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
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点燃创新发展引擎
——广西加快落实部区会商议定事项纪实
◀2015年3月3日,中泰科技部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在泰国召开,双方推动共建中泰技术转移中心和实施中国—东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广西加大力度打造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升级版及创建珠江—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图为地处西江经济带的柳州汽车产业。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从地面飞向天空,从天空迈向太空,从太空走向深空,一道道壮美的航迹,折射着中华民族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正在日益成为现实。

    加载更多动力,升空更高的大推力火箭是实现我国载人登月等远大梦想的动力基础。而近日随着制造大推力火箭所需的关键材料——超大规格铝合金锻坯在国家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顺利通过鉴定验收,标志着人们飞向太空追逐梦想离现实又近了一步。

    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让广西点燃了澎湃发展的动力,也让中国梦变得如此真切。

    部区合力,创新发展。自科技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2015年部区工作会商会举行以来,广西科技工作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西江流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等重点领域,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开启了增强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战略支撑的新篇章……

    深化改革:

    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阻碍

    放眼神州大地,创业创新浪潮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对推动地方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广西对内对外开放潜力巨大,在国家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位置。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发展,先后出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要求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特别是中央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以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西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性特征,还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越发凸显科技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西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

    创新,创新,再创新,广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在广西科技厅调研科技工作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强调,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推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科技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2015年部区工作会商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指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西迫切需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突出创新驱动来引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和科技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改革是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是促进广西‘双核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黄丹说。

    科技基础薄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政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部分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创新资源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缺乏统一高效的科技管理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广西创新体系。

    按照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广西结合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科技改革创新工作。

    以前所未有的节奏,广西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的鼓点铿锵敲响。

    深入开展科技大调研。今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带队先后赴科技部、中关村等地调研,组织赴天津、江苏、广东、陕西、湖北等10多个省市考察,学习借鉴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黄丹、厅长谢迺堂等分别带领调研组分赴全区各个市县,深入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广西科技实际情况,征求深化科技改革实施创新驱动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制定出台广西改革创新的政策提供了依据。

    加快出台政策举措。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广西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广西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的总体思路、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全社会科技创新形成战略引导。针对广西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资源碎片化和科技项目聚集不够的问题,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改革。出台《关于调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对象,规范经费开支范围和预算编制评审,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起草《关于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整合形成新的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实行“三统一,一分离”的改革举措(即统一发布项目指南、统一项目评估规则、统一项目预算下达程序,实行结题验收与立项管理相分离制度),一些改革思路已经在今年的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中得到体现。针对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起草了《关于深化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暂行规定》,改革事业单位成果使用、收益和分配管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及其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的要求,今年1月,正式取消政府部门和各市及有关行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资格,停止“科技成果鉴定”的行政审批;6月,“科技计划项目审批”不再列入广西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印发了《关于简化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签章的通知》,调整简化了项目合同(课题任务书)、验收申请表和验收证书的格式,进一步减轻了项目承担单位的负担;对科技成果登记手续进行简化,减少需要提交的材料,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的开展。上半年,广西科技成果登记552项,比去年同期增加99项,增长21.85%。

    累积的是创新能量,沉淀的是改革动力。一次次广泛深入的调研,一项项切中肯綮的政策,一个个务实有效的举措,传递的是广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点燃的是广西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的激情和能量。

    夯实基础:

    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广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科技基础是科技工作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败。

    尽管近年来广西的科技基础已经逐渐得到加强,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的科技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差距也十分明显,创新人才、团队数量太少、层次较低,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长期匮乏。广西人口总数达5200多万,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近11万,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5万余人。广西目前有8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和7个长江学者,9人入选“千人计划”、13人入选“百人计划”,1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称号,在全国均占很小的比例。作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广西无论是从人才数量、结构还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省市,成为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首要障碍。

    今年以来,围绕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研发投入,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项目,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广西不断夯实自主创新基础,为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广西”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年初预算安排17.96亿元,同比增加2.37亿元,同比增长15.26%。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4.73亿元,同比增长25.79%,财政科技投入实现法定增长和稳定增长。

    ——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上半年,广西1人正式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个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人通过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视频答辩。同时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育和管理,起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专项支持、科研项目支持、团队建设、科研载体建设等6个方面强化对广西院士后备人才的培育;为进一步规范和理顺主席院士顾问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院士作用,修订起草了《广西主席院士顾问聘任管理办法》,向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修改完善院士顾问制度的建议。

    ——技术创新工程持续推进。以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发展高新企业、创新型企业为抓手推进技术创新工程。上半年,组织依托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广西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工作,推动广西稀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培训,指导广西14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修改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引导和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强。组织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建设的“道路桥梁检测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目前已通过初评。起草广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管理方案,对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院三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管理进行优化,减轻依托单位的负担。上半年,广西科技文献平台数据总拥有量达到1.35亿条,网上和网下为各类创新主体服务12603万人次。起草《关于自治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一步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推动广西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出台《培育发展广西技术市场工作方案》,创建广西网上技术市场,推动科技成果向主导产业转移转化。全区上半年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4项,交易金额9054.15万元。

    固自主创新之基,蓄创新驱动之源。以突破发展之势,广西科技基础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引领:

    点燃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产业在追赶,转型在加速。

    今年年初,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获得澳大利亚环保绿星认证,从此获得电线电缆生产销售的“国际通行证”。作为广西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探索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线缆原材料配方,所生产的电缆已经装备在“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地面跟踪系统中,正逐步摆脱与国内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以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引擎,广西正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广西有着重大机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沿边,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已成为国内外多区域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具有开发建设为黄金海岸的极大潜力。而西江经济带依托西江水运而形成,包括广东四市、广西七市,向上游延伸还有云贵的四个市,涉及的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涉及的国内区域合作机制有泛珠合作、大西南合作、两广经济一体化等。西江经济带通过加快发展,可成为南方重要的开发轴带、大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段、大珠三角功能辐射的承接地、大西南开发的先导地区和大中华向南开放合作的前沿基地。其不仅有利于加速沿江产业和城镇集聚,还将给有关区域和相关行业带来重大投资与合作机遇。

    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广西有着现实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60%以上,依托甘蔗、木薯发展的生物质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铝土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微型汽车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二位,在工程机械、内燃机产业拥有玉柴、柳工等全国的龙头企业,这些分布在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的产业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广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85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高技术产业体系,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利润增长等指标也跻身全国中上水平,取得了进步。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以来,广西加大力度打造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升级版及创建珠江—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

    产业技术攻关稳步推进。2015年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稳增长提供支撑。上半年下达了6批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经费共39416万元,共安排项目45项(包括978个课题)。在项目安排上突出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专项的支持。重点支持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柴油机、工程机械、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生物质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采用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先进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力争早日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见成效。围绕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关于农村、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总体要求,以支撑和服务“三农”发展及“六化”建设为重点,实施500万亩甘蔗“双高”基地科技创新示范专项,积极向科技部建议将糖料蔗列入国家主要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支持甘蔗良种选育和机械配套设备研发;实施农业种业科技创新示范专项,加强对粮食、甘蔗、番茄等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的种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广西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海南南海育种基地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专项,重点支持3个国家级和11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启动第二批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实施县域农业产业技术集成示范专项,围绕县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推进4个自治区农业重大科技专项、11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建设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此外,还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县贫困村科技创新示范专项和县乡村星火科技惠民示范专项。

    高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5月,广西6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81.66亿元,同比增长12.22%;完成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8.58%;完成营业总收入1949.90亿元,同比增长15.17%;实现净利润102.28亿元,同比增长12.61%;实交税金总额101.77亿元,同比增长25.27%。高新区产业发展增速高于全区水平,为广西“稳增长”提供了保障。大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力度,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国家级高新区增加到4个,在西部省区中排第三位,北海高新区的升级提升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水平。进一步优化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布局,来宾高新区获批新建自治区级高新区,广西高新区总数达到7个。积极指导柳州河西区、贺州、玉林等地筹建自治区级高新区,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自治区级高新区为骨干的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初见规模。

    通过加强产业科技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广西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未来经济发展积蓄能量、创造希望。

    扩大开放:

    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升级版

    在南宁高新区科德路3号,一栋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大楼正在崛起,它就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业务大楼。

    建成后的业务大楼,将成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国际集聚区的核心区,它集科技展示、信息交流、科技孵化、配套服务、会展服务、技术培训为一体。

    2012年9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启动“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一年后,由国家科技部直接指导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英文简称CATTC)揭牌,总部设在南宁。201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广西科技厅具体承担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运营工作。

    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5国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组织系列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活动,先后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举办20余场技术转移活动,组织730多项技术进行展示和对接,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338项合作协议,合作金额5.1亿人民币;加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系列培训班17次,培训学员400多名;建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官网及B2B技术转移对接平台,同时承担科技部委托的中国—东盟伙伴计划官网、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营工作……自成立以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为目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组织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可以预见,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业务大楼建成运转后,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将东盟国家创新合作资源“引进来”,为中国和东盟双方企业提供更佳的交流合作平台。

    山水相连,科技相依。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西在区位上临近东盟国家,是通往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广西作为中国—东盟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作用日益突显,与东盟国家间科技合作交易额连年大幅递增。

    今年以来,广西积极发挥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台作用,深化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推进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加快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优化面向东盟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

    CATTC建设成效显著。CATTC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获得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国内推广。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专程到广西学习考察“CATTC模式”建设经验,表示将CATTC的成功经验运用到“中国—阿拉伯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云南省已将“CATTC模式”运用到“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并在今年举办首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半年,科技部与印尼研究技术与高教部签订协议,支持CATTC与印尼方共建中国—印尼技术转移中心,CATTC与东盟国家共建的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增至5家,同时与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事宜也在积极推进中。积极拓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截至5月,协作网络成员数已达1228家,其中东盟国家403家。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成效凸显。通过支持合作基地举办、承办和参加国际科技会议,积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渠道,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广西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国家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制备出大规格高纯高净2024、7050、7150扁锭,已用于试制某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加快推动我国大规格高性能航空铝合金中厚板和薄板国产化;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选育的木薯品种被农业部列为主推木薯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印尼、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建立了10多万亩的中国木薯良种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广西水牛研究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与意大利农业研究委员会的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国—意大利水牛联合研究中心”建设进程。

    汇聚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区域创新全新格局。秉持联合创新、互利共赢的理念,广西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科技合作的新征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