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2日 星期四
低覆盖度治沙喜获进展

    科技日报讯 (胡利娟)6月24日,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在北京召开的“低覆盖度防沙治沙的原理与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加大推广力度,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发挥作用。

    据了解,“低覆盖度防沙治沙的原理与技术”项目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所杨文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自2003年起,针对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治理修复中水分利用效率与植被密度的稳定度等相关问题,开展了高覆盖度植被在干旱沙地稳定度难以维持与低覆盖度植被生长潜力提升的对比研究,其基本解决了防沙治沙中多年来“中幼龄林”衰败或死亡问题,建立了15%—25%的低覆盖度固定流沙新技术体系,丰富了荒漠化沙地治理的生态学理论,具有创新性。同时,该项目还揭示了土壤“水库”中水量的渗、贮、供等水分利用循环机理,将人工造林固沙与自然土壤、植被、微生物的修复作用有机结合,建立了灌、草、乔等合理配置的“行带式”荒漠化治理新模式。

    据悉,此成果已在内蒙古毛乌素、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等多地进行了人工造林科技示范,并成为《国家造林技术规程》旱区部分修订(2015修订版)的重要内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