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铁老大”如何变身“店小二”
——沈阳铁路局打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纪实
本报记者 郝晓明

    编者按 近年来,铁路货运市场的份额出现下滑,这既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下降的客观原因,也有运输产品结构不合理和运输组织方式不适应的问题。今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持续低迷,以大宗货物和整车运输为主的铁路货运也备感压力。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迅速扭转逆境、走出困局,沈阳铁路局响亮的提出了“货改救沈局”的战略举措,货运量实现逆势增长。近日,记者深入沈阳铁路局,探寻,如何面对区域经济增速放缓、铁路货运量持续下滑的严峻考验。

    夕阳下,金色的光芒铺满海面,一艘6万吨级的货轮缓缓驶离营口港码头前往广州南沙港。9个小时前,由长春发来的“沈铁红运”集装箱“乘着火车”来到营口港码头,直接就被“请”上了这艘货轮。而在以往,这个过程最少需要2天的时间。

    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集中的区位优势,沈阳铁路局率先实施“港前建港、内陆建港”,相继开行东北货运快车和中欧班列,构建起公路、海运、铁路集装箱联运大通道,打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客户综合物流成本,实现了地区、港口、企业和铁路的多方共赢之局。

    “港前建港”,把铁路再向港前沿伸,让货物从列车直接运上轮船,不再需要以往的周转。近年来,沈铁局先后在锦州港、葫芦岛港、绥中港、盘锦港、海洋红港、太平湾港、长兴岛港新建7个“铁字号”港口,货物到港后直接可以上轮船。

    “内陆建港”,则是本着港口功能前移的思路,在吉林西、长春东、赤峰等地区建立8个陆路口岸设立内陆港站,以增强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收货能力。同时,沈铁协调海关、边检等部门在内陆港站集中办公,为客户“一站式”办理出口手续。2014年,仅这8个内陆港集装箱累计发送10.3万标箱。

    拓展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打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这是沈阳铁路局货运改革的突破口。2013年,沈铁局的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营口港每年集装箱吞吐量约为500万标箱,但经铁路运输的只有30万标箱,仅占6%。

    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沈阳铁路局果断与辽宁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携手,组建了辽宁沈铁红运物流有限公司,将公路、铁路、海运的运输资源有效整合,打通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港口的战略地位,更激活了东北运输市场,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构建起南下、北上的集装箱全程物流新平台。

    2014年,沈铁局集装箱运输完成813万吨,同比增加184万吨,增幅高达29%。“以往,由长春发往广州的粮食,由于经过诸多物流环节,年损耗高达6万余吨,现在几乎为‘零’损耗。由鲅鱼圈发往长春的零散箱过去需要2天左右才能运达,现在的“沈铁红运”只需9个小时。”沈阳铁路局营销处副处长杨玉伟介绍。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营口港的业绩表现备受关注。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的海铁联运吞吐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并预计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跨欧亚经济带的建设,公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组织外贸过境货源,全力打造中欧班列东部运输大通道。2014年,沈阳铁路局决定开行沈铁中欧班列(X8403次)——中欧跨境集装箱班列。

    中欧班列由鲅鱼圈北站始发,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到达俄罗斯与欧洲,向东辐射韩国、日本、东南亚以及我国沿海省份,向西可到达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最远运输里程12000余公里,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目前,中欧班列从鲅鱼圈到满洲里的运行时间平均为26小时,到莫斯科为14天,较普通班列缩短7至8天的行程。

    运行速度快、运到时限短、运输价格优、通关时限短,铁路部门在海铁联运和欧亚国际物流上的服务功能和运输优势凸显。2014年以来,沈铁中欧班列共出口集装箱2.8万标箱。为进一步优化中欧班列的开行结构,沈阳铁路局目前正积极筹划开行营口港经满洲里至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班列。

    零散货物不能承运、运到时限不能保障、门到门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是铁路货运的“短板”。为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9月,沈铁局开通了东北货运快车,实行客车化运营模式,设立900个收货点,覆盖管辖区域内90%以上的城乡村镇,同时为客户提供门到门、门到站、站到站、站到门等多种方式的服务,由过去单一的到车站营业室办理,拓展为营业室电话受理、12306客服中心电话受理、电子商务系统网站受理、营业窗口直接受理、营销人员上门受理、企业交易大厅增设货运窗口受理等六种受理方式,“最后一公里”的畅通,随之而来是货运量猛增,散杂货源迅速回流到铁路。

    建立物流调度平台和货件追踪服务服务平台,开展全程物流总包服务和接取送达服务,保证货物运到时限,为货主提供个性化服务,一项项创新的货改举措在沈阳铁路局率先实施。如今,东北货运快车的“当日鲜”班列车可以使大连的螃蟹、海鱼等海产品清晨上岸后,中午就能到沈阳,下午就能到长春,晚上则可摆上哈尔滨人的餐桌。

    “铁老大”鼓足勇气当起了“店小二”,赢得客户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更为铁路运输和现代物流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