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五
郑州:打造创新创业之城

■高端访谈

    一座人口大省的省会,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都,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继续激发创新活力,特别是此次广邀天下英才齐聚九州之中,共商创新驱动发展大计,昭示着郑州这座城市打造国际型创新创业之城的决心。

    纵观全局,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4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位居第11,在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第19位,由此可见,郑州已在走在创新城市的前列,那么,该市要如何不断提升创新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在大会现场,记者采访了郑州市副市长黄卿。

    黄卿表示,推进创新、创业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郑州跨越发展的新优势,郑州将继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的生态环境。

    积极打造政策环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对此,郑州积极响应,一系列举措得以实施。黄卿向本报记者表示,“《意见》出台后,我们一方面加强原有创新创业政策的统筹、集成,另一方面结合郑州实际研究出台一些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黄卿说,在政策集成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建设和管理运营,按照边建设边运营、边运营边服务的思路,各开发区、各县(市、区)做到建设和运营同步,“引外、培内、育苗”并举,积极组建或引进精干、高效、专业化的建设运营团队和创业服务机构;二是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出台了科技人才“1+7”政策;三是继续推进郑州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营造便利化、低成本的研发环境,5月1日,市政府第214号令《郑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管理办法》正式生效实施。

    “还有一些政策正在走流程,即将出台。”黄卿介绍,首先是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研究推广应用中关村创新政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第二是针对我市当前创业载体总量不足、政策散、创业服务团队少的现状,结合我市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及运营情况,正在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第三,是为充分激发在郑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郑州市政府将联合省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共同出台《关于鼓励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试行)》。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去年7月,该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就把深化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作为唯一主题,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意见》(郑发[2014]20号)、《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郑发[2014]34号)、《郑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管理办法》(郑政[2014]42号)等政策意见,全力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的生态环境。

    郑州的城市优势

    “2014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33.9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八位和第六位。”黄卿说。而更能说明郑州能力和潜力的名次是,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4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位列第11位,在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郑州位居19。

    郑州是一座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城市,当然也可以与各类企业分享其优势。

    黄卿首先提到的是交通区位优势,郑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成为世界级航空货运基地,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正在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基本建成。

    郑州的开放优势则指,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速,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机场二期、外围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大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手机产量突破1.4亿部,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运营;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获批,实验区已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而这座城市也有着改革活力的优势,黄卿指出,“重点抓好第一批58项重点改革事项,一些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启动“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持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红利不断得到释放。

    而在现代产业承载优势方面,黄卿表示,“郑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高耗能产业,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高成长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增长30%以上。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郑州的“时间表”

    据了解,未来将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和新材料、生物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农业及食品加工、现代金融、高端服务业等“4+6”战略主导优势产业,航空经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跃升,同时,将围绕创新创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对此,黄卿介绍,“郑州计划用2—3年的时间,全市建成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以上,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含中试用房)、配套公寓和服务设施等;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引进培育5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20个创新团队;建立一批研发机构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使综合体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的集聚地。”

    到2018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多层次的创业服务平台,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200家,载体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全市服务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机构达到100家,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3000家;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1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创业群体高度活跃,以创业促进就业,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创业服务机构达到500家,创业导师达到1000人,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10万人;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成为时尚风气,创业生态更加完善。到2020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中部领先、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

    在郑州的“时间表”中,还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掌握核心技术资源、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100个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养200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持续创新能力,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业企业家;汇聚50名以上“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国内顶尖专家型人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