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江淮汽车:搞清为谁造车 着力把车造好
本报记者 何晓亮

    ■科技支撑中国品牌 

    有资格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表,并没有让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失去冷静。这位在企业摸爬滚打了30余年的自主品牌老总,在采访中不断表达着两个意思:一是江淮汽车做得还远远不够;二是抛开种种的褒奖与解构,江淮汽车近几年来不过做对了两件事:搞清为谁做车,然后把车做好。

    这两件事,本是汽车行业最简单的问题,但对于江淮汽车等自主品牌而言,为了弄明白这“简单”背后的东西,他们付出的是数倍于外国同行的坚持与努力。

    危机带来契机

    与国之骄子的一汽、二汽一样,起步于皖中江畔的江淮汽车也是中国汽车的渊源之一。

    从1964年建厂至今,五十多年间,江淮汽车累计销售各类汽车371万辆。截止到去年上半年,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385亿元,员工3.2万余人,拥有过百万辆的整车产能、80万台的发动机产能基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厂,成长发展为拥有自主品牌汽车中最完整产品线的综合型汽车企业。

    51年的发展轨迹,注定不是一条直线。2013年,刚刚进入乘用车市场的江淮汽车,就遭遇到一次重大危机——轿车产品的质量问题,几乎让辛苦建立起的企业品牌毁于一旦。

    与更看重油耗与载重能力的卡车司机相比,开轿车的人不仅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会在意车辆本身最微小的毛病,有着强烈的权利意识。对于做底盘起家、以商用车为根基的江淮汽车来说,对新市场的挑剔与残酷,显然准备不足。

    如今,回顾起那次教训,江淮人坦承正是这场危机的当头棒喝,让企业有机会抖掉身上的包袱,从经营哲学的层次开始蜕变,由一家缓慢、被动、思维陈旧的地方车厂,逐渐成长为自主创新、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现代化企业。

    2014年下半年,一个销售神话如炸弹落地般震彻了国内汽车市场——3个月突破10万辆,自主品牌产品!?无数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瑞风S3,投向了江淮汽车。营销?价格?外观?配置?人们一边用尽各种分析工具,试图找出这款国产小SUV逆袭的秘密,一边不住地嘀咕:为什么是江淮?

    实际上,这款让多少人跌破眼镜的小型SUV,正是江淮开始弄懂为谁造车的见证之一。

    “起初S3定位于跨界车,但市场的发展趋势表明,SUV才是值得开发的产品,于是我们果断推翻不符合用户需求的初衷。此外,我们根据客户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大量修改。”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设计总监朱忠华说。

    自2013年上海车展推出样车之后,江淮汽车邀请了黑龙江、重庆、广东、海南等全国各地15个典型客户,对S3进行试乘试驾。最终,这些来自用户的大量反馈信息,令S3在刺刀见红的SUV市场一炮打响。

    为客户修改产品的过程,同样也是江淮人“修改”自己意识与态度的过程。朱忠华介绍说,S3样车最初的后视镜体积较小,但还在安全法规要求的范围内。设计团队自认为足够满足驾驶需要。而客户在使用后尖锐地指出:变道时没有安全感。“我们立刻自己开上高速试了一下,果然如此。于是很快对后视镜做了相应调整”。

    “创新需要先进的技术去引领,但同时也需要客户的价值来支撑。”安进说。事实证明,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扭转品牌危局,就在于企业从上到下真正统一了思想,真实做到了的“敬客经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开发产品。

    “四高一山”为证

    搞清楚为谁造车,并不意味着能造出让他们满意的好车。每一种客户群体对产品都有着不同的期望。有没有能力满足他们,考验的是汽车企业最基础的看家本领——制造。

    在今天的江淮汽车里,有许多部门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五年内六款产品获得“中国芯十佳发动机”称号的动力研究院,拥有94条自动化生产线的四大工艺车间, 坐落于都灵、东京等汽车名城的海外设计中心……但若要说最直接的一手体验,那毫无疑问就是江淮汽车质量部的沈静。这位面色黝黑的汉子,主要职责就是开着江淮汽车的每一款新产品,去天南海北最极端的地方使劲“折腾”。

    “没有一家汽车企业的产品只能卖到南方,不能卖到北方。”对于自己工作的意义,沈静把握得很准:“完全有可能客户在海南买车,然后开到黑河去看极光,最后再去新疆吐鲁番吃回葡萄。所以我们的车不能只在一种环境下玩得转,而是要适应各种自然条件。”

    从2005年以来,江淮汽车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覆盖“高湿、山区、高温、高原、高寒”的“四高一山”极端环境适应性试验体系,测试的目的是考验零部件及整车性能在各种工况下的产品可靠性。十年来,每一款新车型在走向市场之前,都先要在沈静手下走一趟“四高一山”的极限之旅:温度50℃的新疆吐鲁番、湿度85%的海南岛、海拔4750米的格尔木高原、温度-40℃的漠河黑河以及山路破碎的汶川。扛不住的,回炉整改。扛得住的,才送出厂门。总之产品行不行,“四高一山”为证。

    在如此严苛的“折磨”下,江淮汽车产品的质量口碑近年来划出了一条稳定的上升曲线。不仅在国内,巴西、委内瑞拉、东欧、东南亚等国门之外,江淮汽车都已成为当地百姓心中“高大上”的中国货。

    更好的中国制造

    成为中国品牌,前提是成为中国制造最优秀的代表。江淮汽车近几年的表现,足够为自己的入选而背书。不过在身为企业家的安进那里,一切都还可以做得更好。

    “电饭锅是最普通的家电了。可中国人现在都跑到日本、韩国买电饭锅,这说明什么?”安进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绝非仅指代高精尖的前沿行业和技术。所谓迈向中高端制造,是要用中高端的手段和要求,去制造各种层次的产品。

    顺着这一话题,安进指出,我国汽车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产销规模也连创历史新高,总体上与国外汽车制造尤其是所使用设备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在生产系统的智能信息化、柔性化、高效化、精细化等方面,在核心制造技术的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创建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此,他认为,对于同为汽车制造大国的中国而言,要打造一个“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工业4.0的概念,特别是在基于全球化先进制造技术和中国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运用与发展,必将会助推自主品牌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向高端价值链的突围。

    当然,知道为谁造车,怎么造好车的前提,是自己能够说了算。只有真正的自主,才能带来真正属于中国的创新。

    “自主品牌的意义就在‘自主’两个字上。只有自主,才有尊严。我们的发展确实还有不足,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不至于沦为别人全球布局里的棋子。”安进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