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朝胜观察:尿
如同,马克思眼里的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样。物理学家眼中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加基本相互作用。

    几天来,一直忙于“奉命采写”的文章。总编辑亲自布置,总编辑亲自编稿,总编辑亲自做标题。于是“裴端卿:尿液里找到‘不老泉’”一文出笼。

    本来标题是没有“尿”的。但是,文中是采写一位科学家从尿液里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故事。总编辑就让标题“浸满了尿液”。不承想,这标题还真的给文章提了气,一些同行纷纷点赞。这让我联想到了庄子的一段对话——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溺”就是尿的意思。尿里都有天下大道,当然也会有干细胞了。干细胞来自血液、骨髓、皮肤等,以往的科学家依靠生物诱导技术,大概在10万个干细胞中,可以诱导出1个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可以根据“上帝造人”的安排,很神奇地变成大脑、神经、五脏六腑……多能干细胞中,谁变成什么,那堪称天地造化!

    科学家裴端卿居然可以从尿液中提取干细胞,再经过他的深入研发,利用特殊的诱导技术,在10个干细胞中就可以诱导出1个多能干细胞!额滴神啊,还不止这些。

    裴端卿又研发了一套高深的多能干细胞编程技术,让多能干细胞在小鼠体内长出来一颗人类的牙齿。以后,他们研究的方向,就是让多能干细胞根据需要,去长出人类的任何器官!额滴神啊!

    在这件事儿之前,总编辑还曾要朝胜去某大学采访一位修改了胚胎基因的科学家。那位科学家本意是通过胚胎基因的编辑修改,来解决人类基因缺陷而引发的一些遗传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可是,这件事一经传出,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原来,修改编辑遗传基因是一件涉及人类伦理的大事,许多国家明确立法严禁从事基因修改方面的科研。

    人是上帝造的,岂容外人插手!

    后来,那位科学家也解释,他们使用的是有缺陷不可能发育成人的胚胎,况且也属于不成功的试验,马上收手了。从此,他们不接受任何采访,对媒体不发一声。

    那边厢,不可以对基因修改编程;这边厢,却可以对干细胞诱导编程。基因的事儿得顺天意,细胞的事儿却可尽人事。科学的事情,有时挺好玩儿……

    看来,就算是和科学家“撒尿和泥玩儿”,也能玩出道行!

    裴端卿团队研究的方向是从尿液里提取的干细胞,经过诱导成为多能干细胞,输入人体所需部位,将受损衰老细胞取而代之,其细胞质量可达到胚胎形成之后一周左右的潜质。何为返老还童?明白了吧!额滴神啊……

    “道在屎溺”。庄子居然在两千多年前,预示了今天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年轻的科学家们,还不该重读中国古代哲人的经典吗?

    其实,如果仅仅把庄子的这句话看做一种预言与发现的微观,那就降低了这句话的意义。庄子说“道在屎溺”是为了论证道“无所不在”的宏观。

    广州有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那里并排7列的“天河2号”计算机,是全世界计算速度最快、存储量最大的机器。不久前一位名叫张同杰的北京科学家,在“天河2号”做了一次人类史无前例的超级计算,模拟了宇宙大爆炸以后1600年至今的宇宙变迁。一共计算了50多个小时,数据量之大除了“天河2号”之外,天下无处可存。

    事后我采访了国家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先生,和袁先生也是相识几年的朋友了,每次见到他都有些肃然起敬,执掌着全世界最大最快的“算盘”,掐指一算就可以令天下失色,这不是神人又是神马?

    袁先生的气质很中国,儒雅和气,笑容可掬。假如换上一件民国时期的长袍,就是位地道的账房先生。所不同的是,袁先生算的是天下天上、宇宙苍穹的大数据。

    我问袁主任,北京那位科学家在“天河2号”上,怎么模拟宇宙发展形态的?袁先生说,主要是3个部分,一是算宇宙暗物质,二是算宇宙中微子,三是把两者放到一起比对着算。根据暗物质、中微子的比对变化,就可以模拟出宇宙的发展形态。

    如同,马克思眼里的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样。物理学家眼中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加基本相互作用。

    天文学家发现许多星系中都存在额外看不见的引力源,接着宇宙学家把宇宙的膨胀速度的大小,跟所有观测到的星系、尘埃、辐射等等物质的总质量,放进广义相对论方程里比较。结果发现宇宙的总质量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多出的部分就该是暗物质。主流观点认为,暗物质是一种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简称为WIMP。这种粒子不是某类具体的粒子,而是一个总称。并且,满足这个要求的候选粒子不止一种。

    于是,我在访问袁学锋主任的标题中写了“天河叩问暗物质”的字样。关于中微子就不再赘述了,啰嗦这一段的目的,是想说明大到整个宇宙的变迁发展,小到中微子、暗物质,莫不遵循着“道”的规律。道,无处不在。

    中国科学院在贵州一个叫做锦屏的苗族山区里,深挖了一个两千多米的实验室,创造一个对暗物质干扰最小的环境,专门研究暗物质。我后来问在那里生活的农民,他们基本都不知道这件事。听我说到“暗物质”,他们反问我“是不是鬼魂?”鬼魂是一种什么基本粒子的组合和互动?

    听袁先生科普了半天,早就内急了。赶紧跑到厕所释放,哗哗声中突然想到,损失了多少“干细胞”?

    道可道,非常道。这里,能说出来的,并非是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