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巴里·马歇尔:
了解患者才能帮你找准研究方向

    □ 本报记者 张林军

    ■医疗新干线

    5月8日,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5位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16位中美院士、30多家知名医院的院长研讨交流、碰撞思想,共同探讨中西医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肿瘤研究的方向等话题。会上还评选出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在5名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中,澳大利亚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次峰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就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等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对巴里·马歇尔教授进行了专访。

    胃痛、胃酸、嗳气、胃溃疡……出现这些症状时,多数人首先会怀疑自己压力过大、饮食不当,但实际“元凶”是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在“作祟”。这一发现为巴里·马歇尔及其搭档罗宾·沃伦赢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1982年,马歇尔和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提出该细菌会引发胃溃疡的假说。这一说法因直接挑战了当时的主流观点而备受争议。

    1984年的一天,马歇尔以身试菌,亲自喝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看自己的胃会有何变化。马歇尔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科学家能亲自试一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幽门螺杆菌是很特别的,动物是不会被感染的,只能在人的身上做试验。”两周后,马歇尔患上了胃炎,试验证明,健康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很快患上胃炎的。马歇尔对记者说:“作为一个科学家就要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幽门螺杆菌可以感染所有人,一是通过母婴传染,二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易被感染,如饮用水未被净化”。在中国,约有15%以上的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马歇尔说,“这些患者很多是没有症状,胃黏膜也没有溃疡,但有幽门螺杆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增加或恶化,胃癌的发病率也会上升。”

    马歇尔教授强调:由幽门螺杆菌诱发成胃癌的患者,很多是没有征兆的,建议50岁以上要定期做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

    在谈到研发幽门螺杆菌疫苗时,马歇尔告诉记者,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一种是将人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掉。后一种是研发的难度比较大,第一种疫苗已经进入到试验阶段,在重庆市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数据,相关数据和论文将会在数月内发表在医学杂志上。

    马歇尔介绍说,该疫苗属于口服剂,这样便于孩子服用。对于儿童来说,只需一次就可以终身避免感染。“希望研发、生产诊断产品和疫苗,不仅在中国销售,也会销往北美、欧洲、澳洲等地。”马歇尔说,幽门螺杆菌疫苗成功产业化,将会大大降低人类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纠正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只要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痊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正如当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如今,年过六旬的马歇尔一边继续做临床医生,一边从事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研究。他说,“只有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在哪里,了解治疗的效果,确定深化你的研究,帮助你找准研究的方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