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伊利:让全球优质资源为国人服务
□ 本报记者 张林军

    ■品牌创新

    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通过中国乳业人的艰苦创业,不断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国乳品企业和中国乳品科技研发逐渐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乳业的品牌,目前,中国乳业领军企业伊利集团已经跻身世界十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健康、营养的乳制品。

    2013年,已经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伊利集团,运用全球智慧,开展创新体系建设,为牛奶的“中国制造”发展提供动力。这个计划被伊利人称为“全球创新网络”。

    伊利的全球创新网络很快得到了全球顶级大学、研发机构的支持,结出了累累硕果。2014年,伊利分别在荷兰成立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建立中荷首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针对乳业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协议,其后又携手瓦赫宁根大学打造全球食品安全创新示范项目,使中国乳业吸收国际最新成果和智力资源,展现出创新活力。

    2015年3月,伊利集团和欧洲生命科学领域顶尖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针对“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及“母乳数据库”等内容签署重要合作协议,共同将上述合作打造成伊利全球食品安全创新领域的示范项目,从而为伊利全球食品安全创新网络布局增添重要一笔。

    伊利紧紧围绕食品行业“中国制造”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最前沿先进研发创新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通过一系列重大行业创新项目,不断释放对全球乳业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用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的话说,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环境,伊利唯有汇聚全球能量、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乳业版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用全球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潘刚认为,乳业互联之路,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对伊利而言,有形在于,我们看到乳业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在加速流动,伊利得以用全球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无形在于,伊利‘全球织网’的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完成,对全球乳业的影响力在日益增强。”

    目前,伊利不仅在研发方面走在国外同行前列,在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先进程度上,同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超过了国外同行。在伊利金海配方奶粉生产基地,这里以生产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为主,率先采用了全自动精准配料系统、膜过滤冷除菌技术、五效可切换降膜蒸发、二氧化碳充添技术、细粉塔顶附聚、卵磷脂喷涂、惰性气体保护及吨袋包装等多项国际顶尖技术,采用瑞典Tetra Pak、丹麦NIRO、德国ROVEMA及瑞士INDOSA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全套进口设备生产线。8项顶尖乳业加工技术,与单体加工6万吨的配方奶粉年产量,正式标志着伊利配方奶粉无论从品质,还是技术实力,早在许多年前就具备了与国际乳业巨头相匹敌的高端配方婴儿粉生产的能力。

    伊利集团在新西兰建设了大洋洲生产基地,在美国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合作建设了全美最大的奶粉工厂,在新建工厂的建设中,都使用了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工艺,这些装备和工艺和伊利国内工厂使用的一样。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外籍员工们反映,“这些设备我们没用过,不会用。”这些国家与伊利合作的都是该国最大的乳企,但婴幼儿奶粉原材料生产技术也没有伊利先进。另外,在乳品检验标准方面,当地也没有国内严格。这样,伊利只好派出国内的工程师,对外籍员工进行培训。

    在伊利集团,有不少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对于生产中使用的进口原料,伊利不但要国外原产地的检验报告,还要看到海关检测报告才行;检验原料时,工作人员不查货物在不在保质期,而是更进一步根据公司对每样原料要求的新鲜度来检查,有时发现没过保质期、但超过新鲜度规定时间的原料,也一律拒收;对于大宗原料微生物的要求,公司的标准比国标还要高十倍;即使像芽孢菌这类没有明确规定的检测项,公司也自行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标准。

    伊利通过融合全球顶尖技术,注重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也提升牛奶“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今天的伊利集团,旗下拥有金典有机奶、营养舒化奶、QQ星儿童成长奶、味可滋、巧乐兹、伊利牧场、冰工厂、金领冠、托菲尔、每益添、安慕希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在荷兰合作银行最新发布的《2014全球乳业20强》排名报告中,伊利集团名列全球乳业10强,并成为目前唯一一家进入全球10强的亚洲乳品企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