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虚拟”大学何以不再虚
李 来

    ■记者观察 

    深圳虚拟大学园在聚积高校科技资源、培养深圳本土科技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愧为“高校联合国”的称谓。

    对此,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曾说,深圳虚拟大学园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伟大的构想,是有世界意义的。”

    成立十六年来,深圳虚拟大学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那么,她的创新点到底在哪里?

    首先是制度创新。虚拟大学园在建立在全国是首例,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可循。为此,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地建立了三级管理体制。联席会议是虚拟大学园的决策机构,由深圳市市长任联席会议主席,成员由驻园院校、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中介组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秘书处负责执行,而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则负责日常事务。深圳市和入驻园区的各院校通过签订协议规范双方行为,相互配合,相互约束,共同发展。这种独特的制度机制,发挥出很好的创新效应。

    其次是运行机制创新。在虚拟大学园区内,探索出了一条逆向产学研的合作路径。通常,国家先把科研资源配置给高端,研发出成果后再转移到市场,而深圳虚拟大学园走出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逆向道路,即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虚拟大学园传递到高校上源,从而解决技术的实际应用难题,加速和提升了科技转化的速度和效果。同时,企业对于园区内的高校提出人才订单式培养,也提升了产学研的实际效果。

    三是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内,高校的科研机构被定为事业单位性质,但从实际运行中来看,其又与传统的事业单位有着根本的区别。她们一方面要完成事业单位的科研本职任务,同时又直接面对市场接轨,以技术产业化作为长期生存的后续力量,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效果,非常规科研机构能比。因此,在深圳,这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正是新时代下的创新产物。

    四是建立和拓展了完整的产学研创新链条。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内,科技研发的成果自不用多说,在人才培养上,通过这一平台,有效地化解了深圳高校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和很多高校的技术研发不同的是,在深圳这个创新城市,虚拟大学园内的技术转化,往往要更快,其从研到产的效率远远超过传统高校。另外,在深圳,政府对于虚拟大学园的支持,风险投资的活跃,实际上把产学研拓展到了“产、学、研、官、资”的完整生态领域。

    总之,深圳虚拟大学园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创新生态链的建设成就。港科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李世玮认为,“目前还没有关于探讨虚拟大学机制和成效的理论,这方面其实是个科学课题,值得研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