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名校不是检验成才与否的唯一标准
唐金凤

    ■教育时评

    离高考不到两个月,来两则教育新闻给打打气。一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不到470名高三学子中,有295人被外国名校录取,再除去保送清华北大的学霸们,只剩下21人需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另一是,南科大29名首批毕业生中,已经有21人被世界名校录取。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看着两校毕业生录取榜上那一长串的名校名单,不得不感慨,这可真是个学霸满天飞的年代啊!很多人都有“名校”情结,听到哈佛眼睛都会发光,尤其是年纪轻轻就被全球高等学府录取,学霸们真是赢在人生起跑线上。要知道,像哈佛、耶鲁、牛津这样的世界最高学府,每年从全球录取的人数都相当有限,学霸们要面临的竞争和PK,只会比高考更激烈,没有几把刷子是绝对不行的。

    赢得名校橄榄枝的学霸们,各个身怀绝技:要么理论功底已然深厚,如南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能力甚至远超一般的博士,不仅能轻轻松松胜任教授的助教,还时不时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露个脸,发出学术界“中国好声音”;要么具有超凡学术造诣,如南京外国语学校一众名校录取生,他们或许还没有“代表作”,但学校看中的是人家的科研潜质或天赋。学霸们或天生、或努力造就的超凡才能,实乃令人羡慕嫉妒恨,我们必须竖起大拇指点个赞。

    高智商、好素质固然值得赞扬,但绝不应吹捧过度。有的人认为,学霸们进了名校出了国,就相当于成了才,一只脚跨入了成功人士行列,这样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考量一个人成才与否,标准不只有知识或学历那么简单,创新意识,应变处事之道,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忠诚、合作、开放、敬业的态度,都很重要。甚至乎,良好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信念追求、优良的性格内涵,比知识和学历更可贵,对人的成才更有裨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霸出国或被名校录取,仅仅意味着有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成才路还很长很长。至于苦苦准备高考的高中学子,或是大学毕业后到各行各业打拼的青年们,完全不必自惭形秽,过往太多的创业故事,一再佐证着“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普世真理,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机会更是无处不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