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90天1000多个技术方案是怎么“来”的?
本报记者 李丽云 本报实习生 何 亮

    “十天培训,每天很晚回家。但回想十天所学,觉得一切都值得。”在心得体会最后一段,刘庆扬写下这句话。“白天需要参加创新培训学习,晚上整理一天所学笔记,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结果最开心,针对1个问题,培训团队竟然惊人地提出15个创新方案。”十天超强度培训,刘庆扬可谓“步步惊心”。

    刘庆扬是哈尔滨博实自动化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带着生产实践中困扰多时的难题——如何解决“包装超细粉时扬尘严重”的问题,参加了由黑龙江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黑龙江区域创新方法示范企业共同举办的创新方法培训班。一场培训下来,刘庆扬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还为博实拿出15个创新方案,经过评估,其中有11个方案具有可行性、再进一步评估,有5个方案可着手实施,同时其中还产生了5个有价值的专利预案。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90天里,黑龙江省共举办了5期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创造了培训创新工程师176人,解决技术难题114项,产生技术方案1070个,可行性方案457个,可实施方案228个,专利预案70个(发明专利预案30个),技术秘密1个的优异成绩。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秘书长吴永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第一季度选择培训的四家企业对技术创新需求强烈,在龙江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类是以博实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前沿专利与技术储备是关键。从2011年至2015年,黑龙江省创新培训团队每年进驻博实进行一到两次创新培训,持续解决研发人员创新能力问题,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创新方案。

    另一类是以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钢责任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大量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需要较大提升。李克强总理不久前在“督阵”东北经济座谈会上说:“东北的装备制造在全世界也是有竞争力的,要有这个决心和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就来自不断提升企业自身以及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

    TRIZ理论是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齐舒勒首先提出的,是激发创新方案产生的最佳方法之一。凭借天然的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成为国内首个引入创新方法(TRIZ理论)培训的省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黑龙江科技界不断整合有效资源,形成了一套本土化的培训模式:在五至十天的培训期,每个学员带着技术问题,分成各个小组进行游戏式、互动式的“六式教学法”讨论。通过白天学习,晚上做作业,次日老师点评,最后以项目答辩的形式完成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

    在北满特钢培训期间,主抓研发生产的副总经理李瑛全程参加培训,带领52名技术研发团队成员脱产学习,将技术攻关的期望寄托在这次创新培训上。吴永志说,本月20日是北满特钢第二期培训答辩总结日,按目前实施进程看,最终的创新方案和专利预案将令人期待。

    在当前汹涌而来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在黑龙江“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进程中,创新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共识,由此也催生了企业科研人员对提升创新能力的旺盛需求。吴永志说:“今年以来,我们创新培训团队几乎是满负荷运作。仅第一季度的工作量就相当于往年一整年,过去龙江企业对创新培训的需求远不如今年这么旺盛。”

    (科技日报哈尔滨4月1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