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技术市场为“京津冀”协同做了些什么
——来自北京技术市场的新闻调查
本报记者 刘晓军 韩义雷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北京技术市场能否探索出一条区域发展的共赢之路?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通过技术市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了些什么?近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透露:“2014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136.0亿元,总量占全国的36.6%;50%以上的北京技术辐射到京外省市;北京输出到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83.2亿元,同比增长了16.8%。”

    “技术市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在闫傲霜看来,今后北京市科委将围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继续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让全市技术要素更加充分流动、技术交易更加活跃,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活力: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6.8%

    北控水务曹妃甸海水淡化厂内,正在上演北京技术、河北落地的故事。

    “其实,几千年前,我们的祖辈就掌握了海水淡化技术。”北京赛美环能公司创始人朱荣辉说,“那时,我们利用这项技术是在向大海要‘盐’。而今天,我们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向大海要‘水’。”

    长期以来,海水淡化因技术、成本等问题,一直是一个愿景。2014年8月,河北曹妃甸,赛美环能承担的新能源海水淡化关键技术装备示范项目(膜法)通过专家组验收。这项成果把海水淡化成本降低了10%以上,还有望打破国际企业的技术垄断。

    北京技术正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活力。2014年,来自北京博奇的烟气脱硝技术,输出到河北省衡水和西柏坡,共计1.3亿元,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组来自北京市科委的统计显示,2014,北京输出到津冀技术合同3475项,比上年增长9.4%;成交额83.2亿元,增长16.8%。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成交合同1693项,占北京流向津冀技术的48.7%;成交额22.2亿元,占26.7%;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48.8亿元,占58.7%,交易类型以技术服务为主,成交额占比为89.3%。

    成为全国转型的强大驱动力:技术辐射全国所有省份的335个城市

    贵阳首支技术经纪人队伍中,浸透着北京技术市场的心血。

    “贵州技术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技术交易活跃度不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水平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专业、高效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苏庆说。

    为了补足技术交易市场技术服务的薄弱环节,北京市科委和贵阳联合培养技术经纪人。经过培训学习、实操训练,2014年8月,22人通过了技术经纪人资格考试。

    打破区域、产业及行业间的限制和束缚,北京从诸多方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50%以上的北京技术辐射到京外省市,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分别为37212项和1722.0亿元,占比分别为55.3%和54.9%。技术辐射全国所有省份的335个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实现全覆盖。”闫傲霜说。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技术市场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十二五”以来,北京向“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经济带分别输出技术合同技术15292项、16837项,年均增长10.7%和7.9%;成交额568.5亿元和890.6亿元,年均增长65.1%和75.9%。

    形成技术交易的“生态圈”:“产学研用多方参与型”占九成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技术创新从单个产品攻关向支撑全产业链转变,提供完备的技术解决方案。”闫傲霜说,北京在布局科技创新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纳各类创新主体和产业联盟广泛参与,加强协同创新,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协同创新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此,北京市科委加快“1+N”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其中,“1”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N”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促进科技和其他领域改革衔接。

    2014年,北京市科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协同创新和联盟建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大数据分析显示——在技术热点上,一些新技术进入交易市场并快速增长,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标的”的交易项数288项,是2011年的2.4倍。

    主体间技术交易相互渗透,交易链条相互关联形成网状结构。北京技术输出涉及主体35055家,产学研用多方参与交易,交易链条不断延展,平均每个链条涉及5.5个主体;主体间相互渗透,交易链条相联成网,覆盖主体30085家,占主体总量的85.8%。这些主体参与的交易项数为62087项,占项数总量的92.3%,形成了各方主体广泛参与的技术交易“生态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