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我有技术

    海洋微生物除油剂

    所属领域:环境保护

    单位名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成果简介:成果可去除含油废水中的石油成分,达到排污标准;去除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如养殖环境或海滩等;用于二次采油,由于降低粘度、提高采收率。该成果的生产菌种为多菌复合,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难以被复制。我国海上溢油平均每周发生两次(根据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油田和管道石油泄露更是几乎天天发生,每次小规模溢油使用这种微生物除油剂的量将以吨计。美国墨西哥湾溢油若使用生物除油剂的话,使用量可达数千吨。利用生物降解清除油污,彻底且无二次污染,生态效益更为明显。

    成果先进性:利用优选的海洋微生物(非基因工程菌)有效降解海上溢油产生的污染物(烷烃、多环芳烃等),主要应用于清除溢油事故处理后期的难回收油污;体细胞可附着在污染油滴表面(油水界面),不易被海水冲走稀释;降解彻底而无二次污染;不仅可降解水面油污,对于水下石油污染物也可清除;原来的物理化学方法只是把油污搬走,而生物修复是真正消除溢油污染物的方法;也可用于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市场分析:目前国产同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应用还没有,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但是国外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技术。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件中的化学除油方法饱受诟病,学界认为化学除油造成了更多有毒物质在海水中扩散。生物除油将是未来海上溢油修复的重要手段,这一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合作研发。

    推荐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

 

    真空镀膜技术

    所属领域:先进制造

    单位名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成果简介:真空镀膜技术主要是利用等离子体物理、化学手段将固体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性能的膜层,从而使固体表面具有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防辐射、导电、导磁、绝缘和装饰等许多优于固体材料本身的优越性能,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节约能源和获得显著技术经济效益的作用。被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已在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展现出诱人的市场前景。已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石油、化工、环保、生物、医学和军事等领域。真空镀膜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小多弧离子镀膜机、大面积弧离子镀膜机、柱状靶离子镀膜机、磁过滤离子镀膜机、磁控溅射镀膜机(包括平面和柱状)、孪生磁控溅射镀膜机、非平衡磁控溅射镀膜机、射频溅射镀膜机及其复合型离子镀膜设备等系列型号,主要根据用户所处理的零部件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来确定配置和生产。

    转化周期:3个月—1年

    预期效益:真空镀膜设备的生产能力为15台/年,产值约为3000万元,生产成本约为2000万元,利税为1000万元。根据我院近几年的销售情况和发展趋势预计投产后三年的市场份额,系列真空镀膜机设备的占有率为10%。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推荐单位:中国技术交易所

 

    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

    所属领域:环境保护

    单位名称: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该项目以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理化性质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阐明了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盐沼、沼泽、草甸、荒漠、植被型组中植被群落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土壤环境因子特征,揭示了其植被与土壤环境因子耦合特征。通过育苗试验,筛选出内陆极端干旱区梭梭播种育苗技术和多枝柽柳硬枝扦插育苗技术,为该区域优势物种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该区域生态建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成果创新性:项目筛选出极干旱区梭梭、多枝柽柳育苗技术各1项;阐明了极干旱区荒漠—湿地植被种群空间格局特征、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效应及其耦合作用;揭示了极干旱区荒漠—湿地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互作效应及其耦合特征;将甘肃敦煌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划分为多枝柽柳群落、胡杨群落、胀果甘草群落、疏林骆驼刺群落、多枝柽柳沙包群落、苏枸杞群落、芦苇沼泽、芦苇群落8个典型的植物群落类型;

    提出了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监测体系,明确了监测内容,确定了具体监测点;

    总结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1套。本项目的实施对创新性育苗技术、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得到进一步延续发展,在此项目中创新的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具有独特性。

    成果盈利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培育多枝柽柳和梭梭苗木共计10万株,按2.0元∕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为20.00万元。本项目研究成果,为西北极端干旱区荒漠湿地的保护、恢复和管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推荐单位: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