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青岛农大:暖冬后,给旱地种麦增产支几招
□ 通讯员 陈太安 周维维 本报记者 王建高

    3月12日,在青岛胶州市里岔镇的一块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上,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林琪被种植户围在中间,“暖冬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只有做好春季麦田管理,才能丰收。”

    据青岛市农业推广站的一份材料显示,今年青岛市全市小麦长势良好,安全越冬,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

    林琪解释道:“暖冬之后往往病虫害也较多。如果发生倒春寒,旺长的麦苗抵抗寒气能力弱,后期更容易发生倒伏,虚长的麦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降低。”

    讲到这里,林琪教授蹲下身子,指着麦地上一些弯弯曲曲的裂缝告诉大伙儿,这些“龟裂”的出现,说明土壤已经开始缺水,出现了早期的干旱迹象。他伸手往下抠了抠地上的土,说:“大家看,五到十公分以下才能看到湿土,如果是水浇地,就要及时灌溉了。在旱地,就要在当前的返青期及时进行镇压和划锄。”

    所谓镇压,就是在麦田里压一遍,让麦子更实地深入土壤。事实上,早先农民一般用绳子拉着石轱辘进行镇压,但劳动强度大,收效低,慢慢地被放下了。近年来,林琪指导当地农技部门设计出一种镇压器,实现了农机具的创新,这种机械式的镇压方式操作简单,只需要加在手扶拖拉机后面在地里开着压就行。一亩地不到十分钟压完一遍。

    “镇压之后一亩增一百斤,看着不多,可我有八百多亩地,就能多收入十万。”当地种粮大户杨树林告诉记者。

    不过,现场一位大姐对百十斤重的镇压器并不放心:“不能压坏?俺家里就十几亩地……”

    “镇压器走一遍,不仅压不坏,还能控制麦苗的生长节奏,同时压实土壤裂缝,把下面的水分提上来,起到保墒的作用。”林琪说,冬天土壤里的毛细管会发生断裂,水分难输送。镇压弥合裂缝,不散失水分,保证输送,还防止冷空气进入,有保温效果。

    镇压之外,划锄也是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环节。镇压之后土壤水分来到根部,划锄能使土壤的毛细管再次断裂,不让水分到达地表,这样水分就很好地保存在了根系周围。“划锄还有断根的作用,通过损伤麦苗的根系促进根系再次蓬发,并能锄掉部分杂草。”林琪边讲边演示,返青期后,还要在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上采取科学手段,确保丰收。

    “旱地小麦增产需要的两大关键,一是品种,一是栽培技术。”林琪经过多年研究和实验,育出高抗旱小麦品种“青麦6号”“青麦7号”,已经成为旱地小麦主推品种,“青麦6号”在盐碱地实打538公斤。在栽培技术上,林琪总结出一套对旱地小麦实施的“早、深、平”技术,并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推广,直接听众逾2万人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