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当了“负面典型”
付毅飞

    放下手机,想到忙活了一天毫无收获,心里拔凉拔凉。

    作为一根自己都算不太清楚上会次数的“两会油条”,这么残酷的现实还是第一次遇到,心里很难接受。

    手里关于高校基础研究的选题已经谋划了几天,采访了不少代表委员,一位我觉得很重要的代表却一直没采到。

    除了想听听他的观点,今年1月底,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中还跟他谈到了高校基础研究的问题。这样的细节如果不加进报道中,总觉得有些遗憾。

    如果能获得他的电话当然是最方便的。我四处向同行打听,无果。

    那就登门拜访吧。在领导规定交稿之日,我踏上了寻找该代表的征途,对其艰辛曲折并无足够的准备。

    根据手中的代表名单和查阅的往年报道,我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广东团驻地,在小组讨论的各个会场间穿梭。

    问了几位工作人员,均不知他在哪个组。没关系,好几斤重的相机不是白扛的。我举起长焦镜头,对着代表们逐一窥探,心中暗自得意:就算认脸认不准,还能拍照放大读胸牌,还怕找不到么?

    还真没找到!

    直到下午的会议开始,我正式开始反思。上网仔细一搜,原来他调动工作后,今年加入了上海团。

    颠颠地冲到上海团驻地,各会议室已空无一人。新闻联络员手机关机,不在房间。值班室倒是有人,态度还挺好,却怎么也不肯透露代表联系方式。

    这回我急了。

    上窜下跳过程中,意外看到了一张通知,大意是让代表去值班室领取纸箱打包行李。我又回到值班室,以期“守株待兔”。

    这招果然管用,虽然没等到该代表本人,却遇到了他的秘书。我连忙上前说明来意。秘书很热情,答应转达,但说代表日程很满,马上出门,让我等答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有消息。我拨通秘书的电话,问有没有可能通过电话采访几分钟。对方表示代表决定不接受采访。措辞有礼,态度坚决。

    放下手机,各种懊恼涌上心头。如果事先做足功课、如果别这么拖沓……“如果们”已成过去,眼前只有尴尬的结局。

    两会是新闻战场,有人欢喜有人愁。郁闷的是,这次轮到我当了回“负面典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