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新型研发机构向滨海新区聚集

    科技日报讯 (记者冯国梧)记者从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委了解到:自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以来,先后建设了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独立研究院所和企业研究院。这些院所坚持创新导向和问题驱动,直接聚焦产业需求,正在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撑平台、重大成果转化平台、优秀人才聚集平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平台。

    据介绍,这些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产业发展进行研发,开辟了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新途径,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式,新型研发机构三年来服务企业上万家,成功孵化近千家企业,催生了生物材料、信息安全、基因测序、能源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中科院工业生物研究所根据天津市的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技术需求,与中粮集团、天津金耀集团、天津渤化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合作,研发了系列生物替代品和优化工艺技术,以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路线实现对石油化工原料、精细化工过程的有效替代,努力推进了滨海新区“传统工业制造”向“生物工业制造”转型。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大多来源于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或龙头企业,拥有数量可观的重大研发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共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滨海新区进行了转化产业化,在部分领域掌握了产业创新技术的话语权,并将形成可观的市场份额。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吸引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两项重大成果落户新区,加之滨海新区扶持建设的南大通用国产数据库,滨海新区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同时拥有国产安全CPU、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三大核心技术的区域,在国家自主可控信息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天津滨海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共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引进以国内外院士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7个,集聚了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海外专家、海归博士等中高级创新人才近千人,培养了一大批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共有18人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称号。天津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装备材料研究所积聚了包括各类专家、海归博士25人在内的近500人的研究队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