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7日 星期二
梁萍:寻找肿瘤治愈的密码
本报记者 蒋秀娟

    “记得有个病人,已是卵巢癌的脾脏转移,情况非常危急。我记得非常清楚,她的儿女跪在我面前说,‘梁阿姨,你就给我妈治吧,我妈说,就是死也要死在你手上,她甘心。’”说这话的时候,梁萍的眼眶红了,“你对病人好,对病人真诚,病人也会信任你,甚至不惜以生命相托。”

    这是梁萍做的第一例脾脏肿瘤手术。正是有了这些患者至诚的信任,支撑着她在临床科研路上不懈地探索。

    “脾脏是一个很脆弱的器官,在外力的撞击下脾脏最容易破损,这也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全国很多地方都还不敢开展。”梁萍坦言。幸运的是,由于预案做的充分完善,最终这台手术做得十分成功,血管没有损伤,肿瘤也灭活得特别精准、特别好。

    事实上,在梁萍做手术之前,患者刚刚在外科做完盆腔大手术,卵巢、子宫全部都切除了,已经承受了巨大身心痛苦的她,之所以选择微波消融技术,就是不想再次承受这莫大的痛苦。

    “相对其他技术,这项技术对于病人而言是最小的创伤,最大程度上歼灭肿瘤,并且病人感觉不到痛苦。我们完全是在麻醉下进行,整个手术时间大概半小时左右,从进针到出针,实际作用的时间也就是10分钟,病人对此完全没有记忆。病人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就像打针似的,只是穿刺点局部有点疼。”梁萍介绍,微波消融技术的出现,为以前不能做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线生的希望。

    作为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时至今日,梁萍已带领自己的团队为4000余名肝癌患者,100余名肾肿瘤患者以及300余名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肾上腺、甲状腺、外周肺以及全身浅表组织等部位的肿瘤患者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今年1月份,由解放军总医院和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微波消融设备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对于获奖,梁萍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为更多的肿瘤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开始我们总是觉得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手段太少,比如以肝癌为例,能真正开刀的病人只有20%—30%,大部分病人都是被拒之门外的。那些不能手术的病人怎么办?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梁萍说,这就是微波消融设备研发的初衷,“是临床在逼着我们往前走,不断做一些临床思考。”

    如今,全球癌症高发,热消融技术被认为是继手术和放化疗后肿瘤治疗极具前景的方法之一。有权威人士预计,作为肿瘤热消融的有效手段,微波消融必将是未来十年肿瘤治疗的一项“热技术”。

    “微波消融就是将一根特制的微波针,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在微波针的某一点上含有一个1毫米大小的‘微型微波炉’,由它释放的微波磁场可以使周围的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让肿瘤的组织局部在几分钟内达到70℃以上的温度,引起肿瘤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周围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梁萍介绍,这是一种物理治疗肿瘤的方法,最大特点是创伤小,对患者全身影响小。

    目前,我国现有的消融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射频,费用高且致热效率和热场调控性存在技术瓶颈,限制了热消融临床应用。高效、精准、适形灭活多脏器肿瘤是热消融亟须解决的问题。

    从2002年开始,梁萍和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合作,一个负责临床研究,一个负责微波消融的工艺改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13项课题的资助下,梁萍所带领的团队揭示了针形缝隙微波辐射热场的物理规律,建立了适形可控三维热场的技术体系,奠定了微波在消融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国际热消融大会主席William对此评价说:“微波消融形成边缘锐利的类球体,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梁萍团队攻克了双频全固态源、智能温控、水冷循环三项核心技术,创制了温控水冷微波消融仪并成为Ⅲ类医疗器械中首家获CFDA批准的微波消融仪,实现并带动了微波消融设备的产业化。此外,该团队还研发了Ⅲ类医疗器械中唯一获得CFDA批准可临床使用的水冷微波消融针,实现了临床治疗的高效、可控和精准。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使得我国在微波肿瘤消融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我们将在设备的三维可视化方面进一步下工夫,使肿瘤的信息能够从三围空间上提取出来,把肿瘤体积计算出来,在三围空间上设计手术,从而使治疗变得更客观、精准、更可调控。”梁萍说。

    “我特别坚信一点,在自己认定的领域里,只要坚持下去,无论多笨的人也都能做出成绩。”梁萍说,十年坐得住冷板凳,这是她成功的原因,也是她一直坚持的信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