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每天都发生着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这里的60多名医护人员创建了急诊院前、急诊抢救、急诊ICU、急诊手术、急诊留观的运行模式,开展了经腹心肺复苏、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动静脉溶栓、急诊床旁血液净化等新技术,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生死边缘抢救回来。春节前夕,我们目睹了急诊医生们抢救危重患者的全过程。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救中心就是这场战争的先头部队。滴滴响的各类监护仪、浓浓的消毒水味、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让人感到这里“硝烟味”十足。
清晨,随着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声,一位头部满是鲜血的男子被抬进抢救间。“医生,快救救我儿子!”哭声、尖叫声乱成一片。这名男子23岁,他与父亲在某工地干活时不慎被钢丝绳打伤头面部,血压低、颅底骨折、昏迷、脑积液耳漏、口腔贯通伤、大量失血,生命危在旦夕,家人在急诊外的走廊内撕心裂肺地哭着。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迅速带领李文星等1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建立深静脉通路,止血、缝合、大量补液、输血……经过3个小时紧张的抢救,这名男子的生命终于脱离了危险,生命体征平稳。
刚刚松了一口气,还没顾上休息,救护车又送来一位心脏停跳的老人,大家又投入另一场抢救生命的“战斗”……
急救中心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大多发病急、时间紧、病情复杂,需抓住分秒必争的“黄金四分钟”,全力以赴地给予及时抢救。
中午时分,急救中心刚刚平静下来,120救护车又送来一位突发胸痛、已经陷入休克的老人。值班副主任医师马立芝迅速检查病人情况,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经过十几分钟的抢救后,老人的血压心律稳定下来。可几分钟后,监护仪又发出了急促的“滴滴”声,老人出现了室颤,危及生命。医护人员立刻轮流展开心肺复苏,不断的电击指令让空气变得异常紧张,心脏复苏按压频率为1分钟100次以上,30分钟的抢救使大家满头大汗,终于,老人的心跳恢复了正常的波动。这时,马立芝却一个踉跄瘫软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在过去5个多小时里,她和战友们已经连续抢救了100多名患者。
急救医学中心的医生们被戏称为“超人”,因为这里随时要接诊救治最紧急、最危重的病人,不仅要具备快速反应的处置能力,同时又要有着充沛体力。
下午16时40分,急救车送来一名外籍患者,他乘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后尿不出来,腹部胀痛难忍,双腿肿胀,十分痛苦。经过超声检查,副主任医师孙鲲发现患者多发膀胱结石并阻塞了尿道出口,导致尿潴留。通过进一步检查,血管超声显示患者双下肢静脉血管存在大面积的血栓,并蔓延至肾静脉!
孙鲲果断决定先放置输尿管引流,然后进行抗凝治疗,同时放置下肢深静脉滤网,减缓血栓继续形成,并提防血栓脱落。各个抢救和诊治环节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一直到凌晨1:00,孙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一直等待妈妈的女儿早已入睡。在这里,像孙鲲这样的医护人员比比皆是,而他们早已经记不清“失信”孩子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