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2月9日—15日)

    本周焦点

    SpaceX再次尝试回收火箭,海上软着陆成功

    还记得一个月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进行的“猎鹰9”号一级火箭主动回收试验吗?当时火箭在回收平台上硬着陆,狠狠地将自己砸毁了。2月11日,SpaceX趁着发射“深空气候观测台”卫星的机会再次进行了尝试,此番回收时姿态控制得不错,也实现了软着陆,不过是在狂风暴雨的海面上。

    原定的火箭在海上平台“精准着陆”试验,因海区风浪过大,改为技术难度相对低一点的海上软着陆试验并取得成功。该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发推特说:“火箭在海上软着陆,误差小于10米,而且保持垂直状态!如果今天没有大风浪,成功降落在无人船上的可能性很高。”

    此次“猎鹰9”号火箭发射了一颗被搁置十余年的“深空气候观测台”卫星,这也是该公司首次执行深空任务,卫星将在距地球约150万公里的第一拉格朗日点处工作,监测太阳风。

    外媒精选

    一种海洋微生物23亿年未进化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进化停滞:西澳大利亚沿海水域中有一种名为硫细菌的海洋微生物,在过去的23亿年中似乎基本上保持不变。缺少变化并非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反而支持了该理论:进化是在适应物理或生物环境的过程中发生的,而细菌非常适应它们稳定的海底环境,因而它们也没有变化。

    科学家发现碳的新结构——五边石墨烯

    美国、中国和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碳的新结构——五边石墨烯(penta-graphene),其动力学、热及机械性质都非常稳定。大部分形式的碳都是由六边形的基本单元构建而成的,有时候会有五边形点缀其中,而新材料完全是二维五边形碳同素异形体。计算机模拟研究显示,它是一种半导体,具有超高机械强度,能耐1000开(约合727摄氏度)高温,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超越导体石墨烯,在电子学、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

    前沿探索

    欧洲“迷你航天飞机”返回地球成功

    巴黎时间2月11日,欧洲航天局(欧航局)用于验证大气层再入技术的“迷你航天飞机”——过渡试验飞行器(IXV)经过约1小时40分的飞行成功返回地球,按计划溅落在太平洋中。这一飞行器大小接近一辆轿车,长5米,高1.5米,宽2.8米,其外形很像缩小的美国航天飞机。这是欧洲研发先进自动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实验,将为欧洲未来进行地外天体采样并返回、开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等提供技术验证。

    暗物质粒子或许比以前我们认为的更“轻”

    占宇宙总质量84.5%的暗物质迄今仍未被人类或探测器直接“看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粒子或许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轻”,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暗物质备选粒子,其质量非常小,仅为电子质量的0.02%,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因此无法被地面上的探测器直接捕获。研究人员将进行一项名为宏观量子谐振腔(Maqro)的实验,借用一种悬浮在太空中的纳米粒子来探测暗物质粒子——主要通过查看其位置是否会被暗物质的流动所改变。

    新模型显示宇宙可能无始无终永恒存在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演算,宇宙开始于“大爆炸”奇点,最后的可能命运是再变成一个“大坍缩”奇点,但在奇点时或之前发生了什么,却无法解释。而埃及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将量子修正项用于广义相对论中,得到一个最新模型,显示宇宙可能永远存在着,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宇宙学术语中,可以把量子修正看作一个宇宙常数项和一个辐射项,无需暗能量,这些项使宇宙保持了有限的大小和无限的年龄,对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关键作用

    视觉障碍是许多中风病人的后遗症,严重情况甚至可以导致病人空间感丧失,如伸手拿杯子时,根本没有距离感。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患者两眼无法在一个完整图像上聚焦。他们利用棱镜、光学聚散度训练仪、斜视矫正器对患者进行了持续训练,3周后就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了空间感。

    一周之首

    首个流感A病毒外壳模型研制成功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结合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低温电子显微镜和脂质组学等多方面数据,首次构建了一个流感A病毒外壳的完整模型。这一方法称为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能生成不同温度和脂类成分的轨迹,揭示出构成膜的各种成分特征。该成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病毒如何在野外生存,并找出战胜它们的新方法。

    首次看到化学键形成过程

    利用超短超快X射线激光,美国和瑞典科学家第一次看到了化学键形成的过渡状态:两个原子开始形成一个弱键,处在变成一个分子的过程中。这是所有化学最核心的部分,这一基础性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设计释放能量的反应、开发新产品及如何更有效地给作物授粉。

    一周技术刷新

    新方法用病毒感染体来治疗淋巴癌

    德国癌症中心和慕尼黑赫尔姆茨中心的科学家最近找到了一种治疗淋巴癌的新办法,利用患者癌细胞中的病毒感染体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活性抗癌细胞来消灭癌细胞。他们采用基因技术将病人癌细胞表面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蛋白质片段嵌入抗体末端,当这种抗体进入到淋巴细胞表面后,可以成功激活记忆T细胞,在培养皿内可杀灭繁殖的感染淋巴细胞。

    奇观轶闻

    踹不倒的“挨踢”狗

    谷歌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机器狗已经进化到不怕挨踢了。这只机器狗名为Spot,站起来有半人高。它具有强大的电力续航,会跟随主人,行走、快跑、翻越各种地形都不在话下,即使被人猛地踢上一脚,也能踉跄几步后迅速调整姿势站稳,保持不倒。该公司没有透露这只机器狗的用途,但它的大哥——正式名称是“步兵班组支援系统”的机器狗,已经跟随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军事训练了,体形更加壮硕的它可以负重180公斤跟随士兵在崎岖道路行军,当失去平衡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能自行调整。

    太阳“脸上”出现巨长疤痕

    2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观测到太阳表面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暗条,长度大约85万公里,比太阳半径(70万公里)还要长,能并排放下67个地球!这个暗条实际上是悬浮在太阳磁场中的炽热等离子气体。如果放在太阳的侧面,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巨型日珥,只不过是这次出现在了视野的正当中,就仿佛太阳脸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疤痕。这个暗条随时可能崩塌或者爆发,要么落到太阳表面,要么喷到太空中,形成太阳风暴。

    (本栏目主持人 陈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