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姚期智的清华十年:A+!
文·高 原 赵姝婧

    “在清华十年所取得的结果,让我感到很欣慰。如果给自己打分的话,我想应该是——A+!” 2015年初,姚期智总结自己清华这十年,欣然微笑。

    2004年9月的一天,正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胜誉像往常一样与导师姚期智碰面交流近期研究进展。姚期智突然对他说:“我要回中国了,permanently(永远地)。” 张胜誉后来回忆说:“当时有些讶异,但随即感到释然。单纯从研究角度讲,的确没有一个地方比普林斯顿更舒服。他回国,应该是要去做一件大事。”

    此后不久,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为清华全职教授。57岁的他放弃美国的一切,在清华园,重启人生全新的探索。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75年至1986年,他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1986年至200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Wiliam and Edna Macaleer工程与应用科学教授。

    2005年,由姚期智主导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被称为“姚班”)在清华成立,并先后招收大一、大二两班学生。次年3月,姚期智在致清华全校同学的一封信中掷地有声地写到:“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十年间,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迈向世界学术舞台,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挑战,怀揣坚定的科研梦想,勇攀计算机科学领域学术高峰。

    十年间,由姚期智领导的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成立,信息科学与多个学科在这里交叉互动,成果叠出,以开疆辟土的恢弘气势填补了国内计算机科学在该领域的空白地带,为世界学术界瞩目。

    “除了潜心育人,便是科学研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原书记杨士强教授这样评价姚期智在清华的工作,“十年来,姚先生将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清华的本科生教育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一直把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使命放在心间,把攻克一个又一个世界领先学术制高点的责任记挂心头。这是一种静水深流的爱国主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发扬。”

    姚期智是把艰苦工作视作无上乐趣的科学家,对于做学问和搞研究,他有两个观点颇为耐人寻味:首先是做学问要有“Sense of beauty”(美感),其次是“Happiest moment”(最快乐的瞬间),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清华十年,姚期智的角色发生了许多变化,而科学研究的魅力始终让他难以忘怀。“我觉得,做研究的人就好比一辆跑车,有好多‘档’,也许普通的车开到4档已经足够了,但是真正好的研究者会加速到5档,而且一些重要的、特别的工作只有在5档状态下才能完成。”保持5档高速驾驶的姚期智,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是熟悉的、难以割舍的、纯粹的一种状态。

    从2004年到2014年,是姚期智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时光。他人生的头20年生活在中国,20岁以后生活在美国,57岁后又将人生归根在中国、在清华。命运就像是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名字一样,在他身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叉”融合,体现了不同身份间的“交叉”换位,也体现了跨越学科的“交叉视野”。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毅然重构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为培养中国自己的理论计算机科学人才“翻山越岭”,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姚期智自己心中并没有那么多复杂和纠结的想法,对人、对事、对科研、对祖国,他都是如此,简单、性情、纯粹、忘我。

    (来源:清华新闻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