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医疗信息化建设将向服务模式转化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创新启示录

    “2014年被称为移动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元年,尽管医疗信息化呼之欲出,但是,与深化体制改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体制内的发展仍较缓慢,2015年将迎来加速发展期”。1月29日,在由辽宁省医院协会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举办的医疗信息化论坛中,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侯岩表示,要促进医疗信息化与服务模式的转化,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创新管理,医院既要关注信息化建设,又要利用平台实现资源汇集及互联互通,减少信息孤岛现象。

    卫生信息化三大重点任务

    根据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底,我国将建成四级平台,要普及居民健康卡,推动异地就医,利用信息化开展健康咨询等服务,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强化监管科学决策。侯岩提出,今年卫生信息化的工作将围绕三大重点:

    其一是顶层设计。要一手加强人口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使得各个系统、三大数据库,基于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全面采集和相关部门对接共享,加速国家平台和区域平台建设。利用社会力量抓公有云、私有云。同时,抓政府数据的分级有效开放,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共享。数据挖掘应用,要能够真正支撑服务和管理决策的需求。

    其二,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在应用上下工夫,见成效。我们要一手抓强化信息化对卫生计生委工作的监督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考核、公立医院业绩、监控追溯、精细化管理。同时,一手抓强化信息化对全人群管理、看病就医的技术支撑作用。侯岩说,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以大医院作为服务中心的模式,一定要转型到依靠基层,分级转诊,全社会全人群的服务模式。因此,信息化要发挥基础作用,推动远程医疗、检查检验中心、居民健康卡的融合。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这也是目前国际趋势。在医院服务上,要在信息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甚至再造。

    其三,一手抓培育新的增长点。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迅速,在医疗领域有广阔的空间,社会也有很强的进入医疗行业的动力。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有责任为社会需求搭建平台,我们始终以开放的态度欢迎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还要一手抓信息标准和安全环节,确保互联、有效应用、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布了200多个标准,目前正在梳理完善标准化目录,不仅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标准化,还要加强业务标准化,统一语义和内涵,做到科学的决策。要推动标准化的落地、应用,积极开展测评和认证。

    “我反对中国医疗机构参加国外机构的营利性等级测评,”侯岩在发言时特别指出,“完全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化建设的标志。”

    医院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在国内信息化领域做得最好的、有代表性的医院一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两者在去年都通过了美国HIMSS认证的最高级别7级认证,而盛京医院还同时通过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认定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评价7级”,成为唯一一家通过“双7级”认证的医院。

    辽宁省医院协会会长、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认为,医院信息化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不断在发展中改进和提升。他说:“2014年,盛京医院彻底实现了无纸化建设,这意味着所有的医疗过程均可以被查询、可跟踪、可分析,其最终结果将落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感受上。”

    盛京医院护理部主任范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08年医院进行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垂直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依据患者的数量进行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管理。2008年5月25日,汶川地震的20位伤员被送到盛京医院,医院垂直护理系统立刻行动,在2小时内组建了“汶川地震爱心病房”,临时在“机动护士库”中调来一名护士长以及30名护士,很快实现了对于急救伤员的应急服务。范玲说:“我们自行研制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将临床护理操作项目赋予权重分值,该分值综合了工时测定、技术含量、劳动风险等因素,建立起了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垂直分配体系。”

    让大数据变得更有价值

    目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是医院内部各个科室之间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是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数据不相容。二是,各种数据采集之后的深度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欠缺。

    在对医院内部孤岛的改善和应用方面,国内最为典型有两类,一类是东软集团为代表的盛京医院所做的信息化建设和集成,其主要方式是统一各个科室的标准,同时,在一个模式下进行院内的互联互通;另一类是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进行的网络互联,其宗旨是建立一个综合平台,将各个科室的信息传入平台,在大平台上进行数据整合。

    东软副总裁兼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姚勇认为,在医院信息化之前,医院的一切流程都可以顺畅完成,而实施了信息化后反而导致了信息孤岛出现,这其中有设计路径的问题,也有收费模式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做好顶层设计,以一个闭环的医嘱系统来进行操作,实现医患交互等互通互联。其次,是进行数据集成,将各类数据进行集中,再服务于各医疗体系中,用数据提供服务,达成精准管理的要求。”比如,医院为病患设计的腕带,即可将手术及治疗方案与麻醉机、呼吸机、透析机等进行连接,同时完成人工识别和机器识别,以减少出错率。

    姚勇结合东软多年来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指出,联网需要一个过程,即便是医疗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连在网上,也存在由谁来使用、怎样使用、使用程度的问题,即信息化协同应用的问题。他说:“在欧美,电子病历可以在各个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或在医疗集团之间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但在目前国内的医疗管理现状下还难以实现,因此,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各方面利益的共享,在体制上和法规规则管理下进行全面的沟通。”

    在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互联互通往往技术上比较超前,而在数据开发和应用上还与实际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姚勇强调:“需要建立医生、患者和医疗机构共同受益的利益驱动机制,将市场和管理相结合,方能达到信息化建设有效运转的服务模式。”

    信息安全无小事

    卫生信息化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重点,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则担心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他强调信息安全无小事,医疗信息中相关数据信息、设备、人员、电子病历等均要强化保密措施。

    2015年底,卫生计生委部署的44家医院将全部实现信息联通。他说:“新技术在国家级平台上的设计和应用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医疗不仅是技术的单独使用,而是一种多层面的交叉融合;不仅是理念上的认知,更要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上发挥真正的作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