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2日 星期一
找准国际化的落脚点
——江苏大学生动实践国际化之路

    □ 本报通讯员 吴 奕  张明平

    “去农业工程专业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交流,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徐立章是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刚刚捧得“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的他,2月初即将“访国际名校,拜国际名师”,奔赴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学习和研究国际一流的农业机械技术。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江苏大学找准国际化的落脚点,举全校之力推进国际化进程,4年来已经选派了像徐立章这样的240余名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一种生存方式,它既是大学的办学方向,也是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介绍,该校根据自身实际走好国际化之路,一场场国际化盛宴正在生动上演。

    优势学科更有“国际范”

    连续举办在行业内颇有影响力的“流体机械及工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十几位国际顶尖专家来校学术交流;获得国际水力机械会议、国际泵与风机学术会议、国际泵空化会议等高规格国际会议主办权,吸引300余名外国学者与会;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签订博士生双学位培养协议;每年选拔5至10名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访学,全额资助博士生和硕士生在读期间赴国外交流1次……

    这些是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在国际化进程中所做的努力。该中心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水泵为主的国家重点学科,“花大力气,才能做大文章,”中心主任刘厚林说,“搭建国际化的学术平台,能让我们拥有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科研资源,更快站在学术研究的国际前沿,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生。”

    零距离对接国际学术前沿,为江苏大学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学科生态。江苏大学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和化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了ESI排名全球前1%,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席之地。目前,江苏大学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54所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中澳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中丹材料学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产出了一批世界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994年,江苏大学与日本三重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发起了“三国三校国际学术会议”。如今,“三国三校”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1届,发展成为由10多个国家、20余所高校参加的大学生和青年学者的学术盛会,在亚洲乃至全球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进来一个,带动一群

    人才的国际交流是国际化工作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80后”教授黄智鹏是江苏大学一颗引人注目的科研新星。他原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初作为“百名博士引进计划”人选进入江苏大学。短短五年时间,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多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在《先进材料》等国际重要核心刊物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20多篇。作为主要成员,小黄所在的团队先后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大学4年共引进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高层次人才118人,他们起到了‘进来一个,带动一群’的作用。”袁寿其介绍,依托国家、省部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学校大力实施海外引智计划,首批国家“外专千人计划”、首批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均榜上有名,在省属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专业外教比例目前已达到42%,兼职教授Elsbett 荣获2012中国政府“友谊奖”,新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Flemming教授2013年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努力“引进来”的同时,江苏大学注重提升交流的质量和效果,大力促进“走出去”。青年教师曲文娟正是受益者之一。身为江苏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培养的博士,曲文娟曾在戴维斯分校开展了28个月的研究,并作为全球3人之一获得了第17届世界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世界大会“青年才俊奖”。“海外的学习研究经历,让我接触了国际前沿的科研领域、先进的科研理念,提升了我独立科研的能力,也决定了我后来的科研方向。”曲文娟说。

    留学的青春是无悔的青春

    在读期间有3人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习一年,毕业后又有3人分赴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深造,30%的同学都有出国经历。这是江苏大学能动学院卓越1001班交出的完美的“国际化”答卷。

    为助力大学生留学圆梦,江苏大学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留学交流基金,资助大学生出国学习交流以及参加雅思、托福等出国类语言考试,同时规定国家重点学科、省优势学科以及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10%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的张蒙告诉记者,“之前总感觉出国留学距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只要努力了,这个梦想完全可以变成现实。”近4年,江苏大学已有1351名学生走出国门,其中近200人赴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名校留学。

    “知华、爱校、实用性国际化人才是我们留学生培养的办学目标。”袁寿其介绍,江苏大学大力发展留学生,积极开展 “打造工程类外国留学生教育特色,全方位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目前,江苏大学留学生规模已发展到11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60人,生源国拓展到目前的92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留学生中学历留学生的比例超过了75%,学历留学生规模列江苏高校第4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