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常州“两会”上,常州市确定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来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这些经济指标的调整给予了充分的好评,纷纷表示政府给企业减压,企业要自找压力,在创新发展上做出成绩。
常州市政府在制定2015年发展预期目标时,充分考虑了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和常州发展实际,主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将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设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力求在有质量、有效益的情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给企业创新发展留下更大空间。同时,常州市政府在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上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在2014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常州市将2015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深化年”,提出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重大项目不动摇,进一步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发展。加快十大产业链升级步伐,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要求,大力发展整机整车等终端产品和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等关键环节,放大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推动新医药、新光源等产业链加快发展,促进碳材料和通用航空产业链快速崛起,培育壮大常州产业链的特色品牌,鼓励和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在科技创新上,常州市政府提出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按照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加快创新园区建设步伐。围绕“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的创新布局,支持科教城实施“333”工程,加快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和国际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推动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加快进入省级高新区行列。加快建设“中以科技园”、“中德创新园区”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提升园区国际化合作水平。
在企业自主创新上,常州市政府提出新的目标。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5%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0家。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专利化,着力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年内完成专利申请3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件。完善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做优“5·18”展洽会和“天天5·18”品牌,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项以上,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0项以上,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常州市政府特别提出要增强创新创造协同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大院大所、知名高校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快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在常高校围绕常州产业发展重点,与本土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合作。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撬动社会资本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和“杰出创新人才引育云计划”,引进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期权等政策,吸引人才到常州市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