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
海上避风
本报记者 刘 莉

■直击大洋34航次科考 

    两天前开始的船体剧烈摇晃,宿舍内东西噼啪乱飞的状况终于升级。1月17日下午开始,“大洋一号”所处海域持续风力7级,阵风8级,海浪3.5米—4.5米,科考作业无法继续进行,整个“大洋一号”进入海上避风状态。

    17日上午,风力已对后甲板回收设备产生影响,深海磁力拖体出海面前后,被风浪裹挟在船舷上不断撞击。海浪还不时冲上甲板,在后甲板回收设备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沉花描述当时情景:半米高的海水瞬间扑上甲板,她站的靠后,立即跳进后大舱,站在前面的调查队员则因躲避不及衣服、鞋全部被海水浇湿,整个后甲板也很快被海水冲刷一遍。

    “一般风力达到7级以上我们就无法作业了,对设备和人员安全都有危险,必须进行海上避风。”“大洋一号”船长曹业政告诉记者,避风一般有两种方式:冲出大风区域或顶着浪慢速行驶。这次我们的船选择顶着浪慢速行驶。“因为这次大风范围非常大,我们的船行驶两天也走不出去。只能慢速行驶,等风慢慢过去。”他介绍说,“大洋一号”目前正处于一个中纬度高气压区的边缘,这个高气压正在向东慢慢移动。顶着浪慢速行驶能够较稳地控制住船,不至于让船随着海浪过于颠簸。

    据了解,目前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34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正在对“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进行较为细致的工程化科学勘探,考察区域划分非常细致,1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被划分为100个小区块进行调查。每个站位的取样、观测都对船的精确位置和稳定性提出很高要求。“我们一般会使用动力定位系统,把船稳定在一个准确的经纬度上,这种系统的使用对驾驶员和船上各个动力操作系统都是很大的考验,在商船上基本是不用的,在以前大范围的科考中使用也较少,整个航次也就100个小时左右,但这次到目前仅两个航段就已使用了439个小时。”曹业政说。虽有这样的动力定位系统,但风浪过大时,也无法使用,因为会对主机、舵机等产生过大负荷,对整个船舶的运行安全带来威胁。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海浪与气象预报员曹永正告诉记者:“我们的船处在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海域,经常有6—7级的大风、3米以上的大浪。”目前影响该海域的气象条件除高气压外,位于马达加斯加东部海域的强热带气旋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涌浪将逐渐影响当前海域。记者发稿时(当地时间18日晚6时,北京时间18日晚10时)该海域风速依然达到每秒15—16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