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
“专车”不该一棍子打死
□ 陈 杰

    在“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生活的人们对“打车难”肯定都有深刻的认识,好在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及O2O的出现似乎成为解决交通运输领域根本性顽疾的重要方式。特别是2014年几轮火爆的快的和滴滴的打车补贴大战,平台方的“烧钱大战”让司机、消费者以及出租车公司等各方都有受益。然而,随着快的、滴滴在出租车领域“烧钱”的结束,“的哥”抢单的热情也剧降,虽然“打车难”问题相较于之前有了不小的改善,但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地步。

    就在各方对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褒贬不一之时,快的“一号专车”、AA租车、滴滴专车等一大波平台开始推出定位高端用车的“专车”服务。这种上车有免费矿泉水、手机能免费充电、雨天会撑伞护送、有大行李也能帮忙搬运,如果想在商务场合体现身份,还有奥迪、宝马和大奔可选的“专车”服务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有乘客觉得“专车”服务很赞,也有的觉得太贵。当然,不少出租车驾驶员认为“专车”来抢生意,有“黑车”之嫌。这两天,沈阳就出现了千辆出租车因对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等不满而罢运的事儿来。

    曾几何时,各地对于黑车的打击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真的有了“黑车”这么一顶大帽子,“专车”们肯定也玩不了几天。而就在早前几天,上海市以“黑车”名义查处了12辆滴滴专车。据了解,被上海查处的这12个车主中,5人各处罚1万元,剩余7辆车尚在调查取证中。对此,滴滴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专车其实是商务车,虽然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私家车无异,但属于汽车租赁公司,只能通过电话或软件召车,提供点对点服务。司机作为劳务公司员工,仅提供驾驶服务,交通部门负责发放营运证,并进行监管。

    其实,简单从概念上来说,黑车是那些没有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手续、没有领取营运牌证而以有偿服务实施非法运营的车辆,就是非法出租车。而由于目前国家以及各地对于租赁车能否进行客运的问题还没有出台法律法规,而打车软件登记的车辆大部分就是租赁车,这应该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所以,“专车”是不是“黑车”,界定上还是存有争议的。

    既然无法定黑白,那就只有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了。为此,平时打车也只打出租车的笔者特意体验了一下滴滴专车的服务,下单后司机抢单踊跃,五分钟后一辆专车中最经济型的凯美瑞专车就到了楼下,各项贴心服务也基本是标准程序,从军事博物馆到国贸十几公里的路程加上拥堵费用总共花费108元,是正常出租车40元的两到三倍,较高的费用还是有别于一般的出租车。由此也可以判断出,专车服务的对象还是偏高端,对普通出租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为笔者服务的司机师傅一路上多次强调说这种租赁公司的专车服务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当前的几大平台用信息化的手段将这一服务更加大众化了。从消费者体验上讲,专车在服务和安全问题上跟一般的黑车有着天壤之别,而价格上也没跟出租车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当然,不是说专车服务就没什么问题,当前商务专车基本上都是采用租赁车辆+劳务司机的组合,但难免因为过快的发展导致运营车辆和司机的不足,这也就难免会掺入大量挂靠的私人车辆,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未来专车的服务和安全到时就真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大问题了。

    很明显,在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之下,专车跟当初的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互联金融一样属新生事物,在专车和黑车之间没完全划等号之前,监管部门还是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市场的调研和对新生事件多一点宽容,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了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