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控”是为了“保”
——中国石油天然气“冬供”述评

    本报记者 瞿剑

    位于北京东直门桥西侧中国石油大厦20层的“油气调控中心”,中国石油在运5.1万公里天然气、原油集输管线系统的神经中枢。时值冬至,中国石油新闻发言人曲广学在这里宣布,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全面进入“冬供”模式。

    天然气“冬供”成为常态

    “就像公众熟知的铁路有春运、电力有迎峰度夏、农业有秋收,天然气有一个‘冬供’。”曲广学解释,所谓“冬供”,是指每逢冬季到来,居民采暖用气量大增,与非采暖季形成巨大的峰谷差;一到采暖季,国家相关部门和天然气企业就严阵以待,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民生天然气供应。这使得天然气“冬季保供”和交通“春运”、电力“度夏”一样,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

    曲广学介绍,由于我国资源禀赋缺油少气、天然气作为优质低碳清洁能源,近年来消费快速增长及价格机制问题制约天然气供应总量等,我国天然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平衡状态。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09年的895亿立方米,增长到2013年的168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速15.64%。从国内天然气产量来看,供需缺口从2009年的40多亿立方米,扩大到2013年的500多亿立方米。

    而冬季用气高峰则把这个“缺口”无形中放大。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冬天然气总需求量将达到882亿立方米,总供应量为820亿立方米,缺口量62亿立方米。中国石油测算,2014年采暖季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非采暖季的2倍;特别是一些城市集中实行煤改气、春节后延以及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等因素,更加大了2014“冬供”的难度。

    曲广学表示,我国天然气利用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冬季天然气峰谷差将长期存在,“天然气‘冬供’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成为常态”。

    力不从心的储气库

    “在天然气供需总体偏紧的情况下,确保冬季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方法是调峰”。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侯创业介绍,世界上通用的调峰办法是建设储气库,或者储存LNG——液化天然气。根据国外经验,天然气储备能力要占年总消耗量的12%—15%。按照我国2000亿立方米的消费量计算,应该有300亿立方米的库存能力,但“现实是仅有30—40亿立方米”,调峰力不从心。

    建设储气库又谈何容易,不仅地质条件要求严,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而且建设周期特别长。侯创业以陕京线配套的大港储气库为例说,“建设了14年,目前才达到设计储气量的60%”。

    他表示,在国外,储气库建设不光是企业的事情,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在我国,“需要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

    但中国石油加快储气库及LNG储气站建设的决心不变。2014采暖季,中国石油储气库采气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

    天然气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发展天然气,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当被问到如何破解常态化的天然气“冬供”难题,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何江川如是作答。

    他介绍,按照国家规划,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9%提升到2020年的10%,届时消费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他表示,作为占国内天然气产量75%的主供应商,中国石油将持续加大长庆、塔里木、川渝、柴达木四大气区勘探开发力度,并加快构筑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能源通道;同时,稳步推进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

    谈到公众关注的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何江川透露,中国石油今年页岩气产量为1亿立方米,明年将猛增到15亿立方米。“看似一年的爆发式增长,其实是从2009年开始在四川盆地及毗邻地区开展的页岩气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工作的积累”。

    “控”什么?“保”什么?

    “冬供”模式下,如遇天然气供需矛盾无法化解的极端情况,中国石油如何应对?

    曲广学表示,按照天然气生产、输送到分供流程,中国石油是按合同计划向工业用户、地方市政以及城市燃气公司直供天然气的。但由于一些城市管网中,采暖、公用事业、居民生活、中小企业、CNG加气站的用气是混输的,在遭遇极端恶劣天气用气紧张时,企业、CNG加气站与民争气偶有发生。今年11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即表态:除可预知的、不可克服的困难外,民用天然气不得限供断供。这也是中国石油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原则。

    他介绍,每到“冬供”期,地方政府、城市燃气企业、中国石油所属企业都有天然气应急预案;中国石油从入冬开始,就有计划压减企业内部生产用气;同时,压减计划也会涉及一些可中断企业的用气。根据以往经验,天然气发电、化肥、化工、LNG工厂等行业是配合调峰的主要企业;尤其是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或者突发自然灾害的时候,部分城市的市政及燃气公司都会对工业企业或者社会用气行业进行控量调节。“‘控’的目的是为了‘保’,保的重点很清楚,就是保民用”。他说,为了确保采暖、公用事业和居民生活等用气,当缺口达到一定量时,控工业、保民生,是应急状态下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