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12月15日—21日)

    本周焦点

    火星生命近在咫尺?

    甲烷和其他有机分子被广泛认为是原始生命存在的潜在迹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2月16日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盖尔陨石坑中一块叫做“夏普山”的沉积岩石顶端,发现了稀薄冰冷的火星大气中有来源未知的甲烷气体,此外还在火星岩石样本上首次确定性探测到其他有机分子。

    他们发现了十亿分之一大气浓度的甲烷背景浓度,也就是说,每年在火星大气中流动的大约有200吨的甲烷气体,相对而言,地球大气中每年有十亿吨甲烷循环流动。但“火星上的甲烷”能否简化为“火星上的生命”,还需要大量的测量和更长时间丰度的空气样本。

    外媒精选

    新型“高熵”合金:铝一样轻,钛一样坚硬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卡塔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等量的锂、镁、钛、铝和钪等金属,研制出一种新的“高熵”合金,它像铝一样轻,像钛一样坚硬,强度—重量比超过现有的任何其他金属材料,可媲美陶瓷,但是又不像陶瓷那样易碎。这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制造汽车假肢,唯一的缺点是因含有20%的钪,成本过于昂贵。

    前沿探索

    欧洲科学家称可能发现暗物质信号

    欧洲科学家在研究了大量的X射线数据后相信,他们可能发现了暗物质粒子的蛛丝马迹。出现在X射线光谱中的信号是一种微弱的、非典型的光子发射,它们无法被追溯到任何一种已知物质。最重要的是,这种信号在星系中的分布与科学家对暗物质的设想完全一致:在物质的中心强烈且集中,在物质的边缘微弱且分散。

    用大数据解译DNA获重大突破

    人类携带了数以百万计的DNA代码,但一直以来并无有效的方法来告诉人们哪些基因突变引起癌症,抑或只是简单的耳垢潮湿。由多伦多大学电脑工程师领衔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来解译基因组,他们开发的SPANR(基于拼接的突变分析)系统准确地证实了94%的常见疾病背后的基因“元凶”。这种过滤技术还可用于识别使人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的生物性状。

    全球多处发现古老富氢地下水

    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确认,在全球多地的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都发现了富含氢的古代地下水,历史可追溯至10亿多年前,其化学性质与深海热液喷口附近的水非常类似,暗示着这些古老水或许能为地下生态系统提供支持。

    极端高压下,氢变“石墨烯”

    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在正常大气压的200万至350万倍的极端压力下,氢与石墨烯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氢环(6个氢原子)转变成了单层片状结构,这与多年前科学家的预测大相径庭。

    木卫二大气密度被严重高估

    木卫二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激动人心的未来太空探测目的地之一,原因是有强烈迹象表明其冰冷的地壳下有海洋存在。但科学家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2001年的木星探测数据进行的最新分析发现,离木星第二近的卫星——木卫二(欧罗巴)上的大气仅为之前预想的四十分之一,稀薄、炙热的空气无法表明这颗卫星有地幔柱活动迹象,至少在卡西尼号飞近探测时是没有的。

    “复活的”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一颗180光年之外的“超级地球”

    曾于一年半前被宣布“报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复活”并再建新功。美国航天局18日说,这个身躯“半残”的类地行星“神探”在重获“新生”后又发现了一颗新的“超级地球”。这颗已获证实的太阳系外行星名为HIP 116454b,距离地球约180光年,直径是地球的2.5倍,绕转其母星的周期为9天。

    一周技术刷新

    “多层”芯片让数字高速路由平面变立体

    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介绍了怎样构建一种“多层”芯片,以大大提高芯片的性能,缓解“数字交通拥堵”。这种新方案是在存储层上叠加逻辑层,紧密且互相连接,通过数千个纳米级的电子“电梯”在各层之间运输数据,将比目前单层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间的连线速度更快,耗电更少。

    荷兰开发出可“雕刻”单光子纳米装置

    开发量子网络的关键是要能够按需产生编码信息的单个光子。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教授安德烈·菲奥尔的团队研制出一种纳米级装置,可以通过“雕刻”单个光子的形状,释放出具有精确形状的单个光子。这项最新成果朝着构建安全的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

    干细胞疗法或能让脱发再生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成人头发毛囊中鉴别出一种皮肤干细胞,研究人员希望最终可通过药物刺激这些干细胞,对与诱导毛发生长有关的细胞进行补充或复原,为治疗因受伤、烧伤、疾病或年老造成的脱发提供新方法。

    一周之首

    首次获得生物学分子标尺

    生物能用分子标尺控制生物聚合链长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但在分子水平上科学家从来没有亲见过标尺本身。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用尖端的X射线装置,首次拼接出分子标尺的结构,揭示了帮助逃出人类免疫系统的细菌生存的分子标尺的工作机制。该成果为未来的药物设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本周人物

    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宣布辞职

    因发表论文称单纯靠外界刺激可培育出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颠覆了传统看法,日本研究人员小保方晴子一度被称为“学术女神”。但紧随而来的质疑令这位“女神”陷入了学术不端的指责。在历时近一年的调查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12月19日正式公布了小保方晴子验证STAP的实验结果,指出其前后进行了将近50次验证实验,虽然偶尔出现了像STAP细胞那样发绿光的细胞,但是经过详细调查,并不具有万能性。小保方晴子已提出辞职申请并获得批准。

    (本栏目主持人 陈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