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中外学者就中国科研评估体系提出——
应从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转变

    科技日报讯 (高冰洋 记者王春)科学研究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评估科研成果同样至关重要。10月2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集团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科研评估体系的多元化评价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SCI发表论文19万篇居世界第二,专利申请量达到50多万件。科研成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出现科研评估过分依赖量化的弊端。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旗下《自然》杂志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博士在谈及如何进行科研评估时提到,如果单纯依靠论文引用量来评估科研影响力,这一方法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的量化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研产出,却忽视了科研质量。为解决此类问题,逐渐向多元化评价的评估体系发展至关重要。

    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主任David Sweeney在报告中提出了用于评估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的REF体系。REF体系从科研质量、学术之外的影响力和科研环境三方面评估英国大学的科研质量。其中,科研的学术质量所占权重为65%,虽然以多元化评价为导向,但是学术质量仍然是最重要的评估体系。

    2012年中国科学院率先采用了一种基于成果的评价体系,旨在实现从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的转变,引导研究所和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质量和实际贡献。此外,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同行评价,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量化指标依然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科研评估。“虽然,目前中国的科研评估依然面临着过于看重数量指标的问题,但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改变评估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并逐渐向国际标准看齐。”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总结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