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目送“嫦娥”家第四位成员踏上征程
本报记者 高博

    10月24日子夜,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灯火通明。“嫦娥”家第四位成员,将在北京中心的测控下,开始8天旅行。

    “10分钟准备!”1时49分,北京中心总调度戴堃发令。飞控大厅灯如白昼,荧屏闪烁,键盘声急。最右侧的巨幅液晶屏上,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巨大的、乳白色的长三丙改Ⅱ型火箭。

    “1分钟准备!”大厅寂静,所有人抬头看屏幕。

    “10、9、8、7……” “点火!”“起飞!”

    1时59分,火箭腾空。

    大厅人员盯着正前方液晶显示屏上,滚动的器箭飞行实况数据,以及模拟火箭飞行的三维动画。

    “整流罩分离!”这是发射后273秒。

    “器箭分离!”2时18分,大厅里响起掌声。

    一墙之隔,轨道专家们在紧张计算。一张打印着“嫦娥”入轨参数的表格,万众瞩目下送到总调度台。随后戴堃宣布,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已经飞进正确轨道。大家欢呼起来,不那么紧张了。

    “5分钟内,要下达40多条口令。压力山大。”1986年出生的戴堃告诉记者。

    器箭分离后,遥控发令员程肖负责给飞行器第一条指令,命其打开太阳翼帆板。此次他们使用创新的“追赶发令”方式,避免相邻指令之间时间闲置。

    “每一条发往太空的指令,几秒钟就能到达,没机会更改,必须一次成功,百发百中。”程肖告诉记者。

    程肖的指令成功了,飞行器打开双翼。飞控大厅里一片欢腾。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