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
让科技创新之花开满莞邑
——东莞市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助推跨越式发展侧记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航拍图
深圳华大基因克隆平台

    中国科技报道记者 王祥明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总结推广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9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的“2014年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现场会”在东莞举行。省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地市主要领导或分管科技的副市长、科技局局长,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将出席本次会议。

    新型研发机构成为科技体制改革重要“试验田”

    提起新型研发机构,很多人或许还很陌生,但其却敢于创新,突破传统国有科研机构机制体制束缚,充分迎合市场需求,实实在在影响着当前社会经济的科技创新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是近年来新涌现出的一种研发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产学研结合,投入模式新、目标定位新、组织结构新、运行模式新、发展机制新,更贴近市场,更符合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出丰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法人组织。新型研发机构的产生本身就是制度创新,凭借灵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活力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越来越重要的“试验田”。

    有专家指出,当前的国际竞争已经逐步演变为国家间科技的竞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部署,竞相争夺科技创新人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机和主动权。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科研机构形式已经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不能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积极性,形成创新合力。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以产业、研发和资源利用的创新,构造“新引擎”,催生“新经济”,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科技创新组织机构形式的出现来适应当前的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新型研发机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新型研发机构把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加快了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同时也激发了高校和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发展,做大了创新主体的增量部分,形成自主创新的新生力量。同时,这些机构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传统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带动盘活了各种创新资源。除了给事业单位赋予新生命外,新型研发机构还给各类民办非企业、企业等多种单位性质机构蓬勃发展,成为能与传统科研机构比肩的新型研发组织群落。

    如今,新型研发机构凭借其对体制机制的创新,体现出政、产、学、研、资相结合,创新、产业、创富相统一,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相协调,基础、应用、开发、产业化相交叉融合等鲜明特征。新型研发机构已经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渐向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渗透,真正开始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尖兵”。

    东莞强化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东莞作为享誉世界的制造业名城,曾在全国地级市中成功扮演了“外向带动、制造业立市”领跑者的角色。但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莞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在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的双重要求下,东莞认识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

    当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吹来之时,东莞又一次当仁不让的成为先行者。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东莞强化政策扶持,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期间,东莞每年投入30亿元实施“科技东莞”和“人才东莞”工程,并于2012年初,提出打造全省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为重点,以产学研合作和对外科技合作为途径的具有东莞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产业集聚、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大、市场化程度高等自身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线,通过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积极吸引国内相关高校院所来莞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夯实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石。

    2012年以来,东莞主动傍“科技大款”,开展系列“走出去”和“引进来”科技交流合作活动,市党政代表团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还制定出台了以《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为核心的“1+N”专项系列扶持政策,有力促进了一批著名的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汇聚东莞。目前,东莞投入超过20亿元与相关高校合作共建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16家“功能定位新、合作方式新、运作模式新、激励机制新、考核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东莞还“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积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等,通过科技金融结合的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

    今年9月10日,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旨在更好地解决校地研究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校地研究院下一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协同建设全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

    除了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外,东莞还在功能定位、建设和管理运营模式,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上下工夫,让东莞初步构成了区域创新体系,聚集了一批科技创新资源,支撑起整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东莞的城市形象,成为了整个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亮点。

    东莞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结硕果

    目前,东莞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相关高校院所,组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包括1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验中心的分支机构以及11个省级检验站,并参与组建了19个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同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创新,相继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研发机构共计申请专利1218项,其中发明614项;获得授权701项,其中发明专利153项;联合企业累计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78项,获得近5.9亿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新型研发机构在助推企业升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型研发机构根据东莞产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增强辐射力,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提升了东莞乃至周边城市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发展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聚集高端人才方面,新型研发机构也发挥了巨大的平台集聚作用。目前,16家新型研发机构共引进各类人才2160多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1600多人,占75%,博士生、研究员等高学历、高职称人员620多名,接近30%,特别是还吸引了一批两院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和海内外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集聚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东莞引进各类人才和高端科研团体的重要载体。

    目前,东莞还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建设大学创新城,并列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建成后将成为知名高校优势创新资源集聚区,以及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如今,新型科研机构以其骄人的创新成就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东莞乃至广东实施源头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先锋力量,开创了一个跨越式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并快速实现产业化的新型科研模式。一个个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东莞,进一步构建完善了东莞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东莞科技创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新鲜血液,成为支撑东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型研发机构助推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东莞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深化改革不止步,加快形成新一轮城市竞争力,尽快跨过爬坡越坎阶段,迎来转型升级拐点,做出全省第二梯队城市应有的贡献。其中特别提到,东莞正在按“新型科研机构”这一思路谋划体制创新,更好地满足“提升存量”的科技创新需求。

    在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东莞高度重视产业的孵化效果,鼓励平台建立各种成果转化孵化基地。目前各创新平台引进和孵化出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云科技有限公司、光谷华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40多家科技企业,并建立了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园、“华溪城”创新产业园等产业孵化园。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邵新宇在谈起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的作用时,用“把实验室的‘青苹果’(科研成果样品)根据市场需求变成‘红苹果’(产品),再不断丰富成为‘苹果林’(丰富产品系列)”的“苹果理论”生动比喻肯定了工研院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的作用,以及给东莞转型升级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易步机器人就是东莞工研院孵化的一个优秀企业代表。易步机器人的产品易步车在去年的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上受到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及诸多外籍人士的赞赏,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调研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时也对易步车十分感兴趣。据了解,易步机器人在去年还荣获了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赢在东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一等奖,今年在广交会上再次受到追捧。据介绍,易步机器人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科研成果,东莞工研院与东莞本地企业合资成立,2011年开始量产,至今已形成3亿元以上产值,产品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发售,并被国际政要、全球知名艺人、顶级跑车厂商所使用。据介绍,东莞工研院用不到5年的时间,已经把几十个像易步机器人这样的“青苹果”培育成深受企业喜欢的“红苹果”,并孵化出20多家科技公司。

    东莞市中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东莞本土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的智慧结晶。2009年,积极谋求转型升级的东莞房地产龙头企业广东光大企业集团在东莞市政府的牵针引线下,和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甘子钊院士的宽禁带半导体团队成功接洽,并达成合作意向,创办东莞市中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切入东莞LED产业的空白领域上游衬底材料。经过几年的合作研发投入,如今公司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PSS图形化蓝宝石衬底供应商,也是国内两家能供应氮化镓衬底的机构之一,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达2亿元,并已启动资本市场计划。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的奠基致辞仪式上指出,希望北大今后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转移到研究院,让更多的学科带头人到东莞工作和创业发展,把研究院打造成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典范和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样板,实现地校的合作共赢。据东莞市中稼半导体总裁张国义介绍,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是迄今为止北京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组建的唯一一个创新平台,这也标志着东莞和北大合作的紧密性和再上新台阶。

    目前,像易步机器人、东莞中稼半导体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孵化的优秀企业还有很多。东莞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依托高校院所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东莞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需求,建立了一批高技术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聚集了一批高端科研团队和先进的科研成果,为东莞企业提供研发、检测、咨询、人才培训等现代科技服务,已成为了推动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新力量,聚集高端创新资源的新载体,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3年,东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全年生产总值达到54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8%,第二、三产业的增幅保持在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109元,增长9.4%。其中科技领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科技创新特别是新型科研机构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3家,总数达675家。全市专利申请量29012件,其中发明专利6454件,占专利申请量比例为22.2%;专利授权量22595件,增长8.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95件,增长8.3%。全年新增32家省级工程中心,2个中国专利优秀奖,97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科技奖;新增7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团队总数达22家。

    今天,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东莞科技创新的源头,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驱动引擎。未来,东莞还将继续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围绕“以增强运营管理机制灵活性为主线、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为核心、以提高财政扶持经费使用绩效为导向、以激发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活力为支撑”的政策体系,引导和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为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再造“新东莞奇迹”贡献力量。

    东莞只是广东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而广东也是我国全面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未来新型研发机构将释放出更大的创新活力,为我国全面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