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飞轮效应
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管理速递

    什么是飞轮效应?

    循序渐进,成功必会来临。当做好所有准备后,获得的将是很好的发展,在发展的背后,将是许许多多的认同、认可与依赖。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飞轮效应一般包含四个阶段:

    开始阶段:制定清晰职业目标;做好失败的准备;养成成功的习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好职业的规划及计划。

    基础阶段: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工作,打好根基,才能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发展阶段:通过前面的准备,飞轮是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转动起来,但是这个时候的转动是非常被动的,非常吃力的。一旦他的受力失去的话,马上就会停止下来,只有不断的加力或使力持之以恒,才可以使所受的力越来越接近临界点。

    辉煌阶段:当飞轮所受力达到临界点时,由于牵引力和惯性的存在,即使飞轮所受力失去的时候,飞轮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转动。

    解读

    案例一:克罗格公司的总裁、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运用飞轮效应让公司的5万员工接受了他的改革方案。他没有试图一蹴而就,也没有打算用煽情的演讲打动员工。他的做法是组建了一个高效的团队来“慢慢地但坚持不懈地转动飞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证明他的方案是可行的,也是会带来效益的。员工看到了吉姆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对改革充满信心,他们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改革做贡献,到了某一时刻,公司这个飞轮就基本上能自己转动了。

    此后,吉姆·柯林斯调查了1435家大企业的名单,经过调查、比较、研究,吉姆吃惊地发现:在从优秀公司到伟大公司的转变过程中,根本没有什么“神奇时刻”,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清晰的思路、坚定的行动,而不是所谓的灵感。成功需要我们每个人排除一切干扰,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

    案例二:纽可在1965年开始推动飞轮,起初只试图避免踏上破产的命运,后来则因为找不到可靠的供应商,而开始建立起第一座自己的钢铁厂。纽可的员工发现,他们有办法把钢铁炼制得比别人好,也比别人便宜,因此后来又建了两座迷你炼钢厂,接着又建了三座厂。开始有客户向他们采购,然后又有更多的客户上门。一圈又一圈,年复一年,飞轮累积了充足的动力。在1975年左右,纽可人猛然醒悟,如果他们一直推动飞轮,纽可将成为美国排名第一、获利率最高的钢铁公司。

    波尔曼解释:还记得1975年有一次我和艾佛森谈话的时候,他说:“波尔曼,我想我们应该可以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钢铁公司。”我问他:“那么,你打算什么时候成为全美第一?”他说:“我不知道。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做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我们不能成为全美第一?”尽管花了20年才达到这个目标,但是纽可一直努力不懈地推动飞轮,终于成为《财星》一千大企业排行榜上最会赚钱的钢铁公司。

    启示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在每件事情的开头都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使你的事业之轮转动起来,而一旦你的事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万事开头难,努力再努力,光明就在前头。持续的改善和提升绩效中蕴藏了巨大的力量。只要指出实际的成就——尽管最初还在逐步累积的阶段,然后说明这些步骤如何呼应具体可行的经营理念。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其他人逐渐了解并察觉公司正在加速向前冲,他们因此也会团结一致,热情支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