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傅泽田:联盟是一个大兵团在战斗
文·本报记者 姜 婧
中小型企业、科研院所更侧重于中低层面上的研究项目,更倾向于搞小的应用和技术改造,而联盟的项目都是大型的,属于科技攻关性质,可以带动产业发展。

    ■一线对话

    约访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时,他正忙于一年一度的招生在线答疑,但一听是联盟的事,立马应承下来:“联盟相当于一个大兵团在战斗,这个值得说。”

    科技日报:提到农业相关的研究,很多人会想到中国农业大学,当初咱们是出于什么考虑加入这样一个由企业牵头成立的联盟?

    傅泽田:学校虽然做基础科研是强项,但是欠缺对科研应用,以及产业急需科研成果的认识,靠它本身很难做到科研成果的转化。而联盟把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联合起来,朝着一个相近的科研方向,把产品与产业联系起来。比如说依托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学校、企业与科研院所能通过交流,了解产业的上、中、下游的完整需求。学校增强自觉意识,关注产业发展需要,便于已有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深化和开发,最后到相关的企业去孵化,很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人才。研究生是科研的主要力量,通过与企业联系,加深了对实践知识的认识,便于他们学以致用,这样做出的科研成果更有针对性。

    科技日报: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造成研发投入的巨大浪费,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提的话题。联盟在促进学校研究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您能否举些具体的例子?

    傅泽田:比如,我们最近参与的项目“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这差不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装备方面最大的一个项目,国家投资是一个多亿,项目内容覆盖:农业共性技术、智能化,大功率的拖拉机,智能化的机器人、农用飞机等方面。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优势,由于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很强,重点研究农机制造业方面的共性技术,像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方面的材料加工、设备加工;设计方面的现代化等共性技术,这些企业都非常需要。

    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盟,过去这些项目都很难提出来。研究农业装备设计的智能化,机器加工过程的智能化,过去是很少提的。而联盟出现后,对于提升整个农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再比如说信息化技术,这个技术很超前。它和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这些技术对于企业和某些科研院所来说相对欠缺一些,而高校人才比较多,专业类别比较齐全。像机器人这块,过去很多人以为农业不需要这么高端的技术,其实恰恰相反,农业更需要。因为农业的作业水平,作业能力提升能够大大的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现在不仅需要产量高、质量好、还要安全,更需要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实施。因此,农业装备机器人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空白。

    总的来说,依托联盟,我们的科研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过去,有些共性技术方面的项目不容易争取。但作为联盟的整体大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容易获批,也便于我们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

    科技日报:目前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主要是针对哪些方面的?

    傅泽田:在设施农业方面,比如在温室大棚里,附加值高,作业精准程度要求高,移栽、嫁接、采摘的机器人都在研发。再比如苗圃里的嫁接机器人。过去都是人工实施嫁接,效率很低,成功率也不高,而机器人嫁接效率和成功率都很高。像苗木嫁接的机器人,采摘草莓、黄瓜的机器人,应用得都非常好。在这一过程中,联盟对这些研究项目成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日报: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跟国外在农机装备方面相差30年。对于这个数字您是怎么看的?

    傅泽田:其实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推算,不是很精确。实际上,在高端农机装备方面,国外有的我们也有,比如智能化的装备、农业机器人、导航定位精准作业装备,我们也在研发。但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整体上与国外相比确实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存在一些基础工业的差距,像材料方面的差距多长时间能赶上也不好说。另外,在加工制造工艺方面的差距,比如国外的仿真技术、虚拟技术在加工制造方面的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应用较广泛,而我们才刚刚起步,至于说这中间差距多少年才能赶上,也说不好。

    科技日报:针对差距,联盟又做了哪些工作?

    傅泽田:联盟优势在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基础技术的研发,学校起主导作用,在其他方面研发可能就需要几家一起合作参与。实际来说,学校参与研发种类也很多,比如中国农机院组织的一些项目,比如联合收割机,食品加工机械等产品技术开发,这些我们都有参与。

    科技日报:联盟汇集了那么多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主导科技前研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利益分配上,谁主,谁次?

    傅泽田:任何有协作的组织都可能碰到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是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谁强,谁来牵头;或者谁贡献大,谁就牵头。可能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就目前来说,联盟做得还是不错的。

    科技日报:在联盟最初成立的时候,社会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联盟汇集的全都是行业里有优势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会不会形成行业垄断?让那些中小型企业、科研院所更没话语权?

    傅泽田:实际上影响不是很大的。研究其实本来就是有结构和层次的,两者的项目类别不一样。中小型企业、科研院所更侧重于中低层面上的研究项目,更倾向于搞小的应用和技术改造,而联盟的项目都是大型的,属于科技攻关性质,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各司其职,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不同的事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