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战斗在疫区的“白衣天使”
——记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

    上图 8月19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郊区的中几友好医院,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骨科医生刘昌平(右)在接诊。

    新华社记者 文浩摄 

    新华社记者 文浩 张曼

    今日视点

    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郊区的中几友好医院,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的19名医护人员已经工作和生活了整整两年。

    中几友好医院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向非洲国家承诺援建的30所医院之一,于2012年4月投入使用。中国医疗队在2012年8月抵达几内亚。“我们刚来时,医院还没有步入正轨,病人非常少,病床大都空着。而现在,医院的120张病床时常还不够用,”医疗队队长孔晴宇介绍说。

    今年3月,科纳克里的第一例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在未确诊时曾在中几友好医院接受治疗,数日后因病死亡。之后,医院里与这名患者有过接触的9名当地医护人员被感染,其中6人死亡。中国医疗队的2名医生也因接触过埃博拉患者而被隔离,所幸未被感染。

    孔晴宇告诉记者,埃博拉疫情出现后,中几友好医院继续运行,“中国医疗队仍在坚守”。在确认医院接诊的病人是埃博拉患者时,中几友好医院院长卡马拉正在中国访问,担任副院长的孔晴宇迅速作出反应。有在“非典”期间工作经验的他立刻要求全院加强防护措施,接诊病人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所有病房彻底消毒。

    埃博拉疫情出现以来,中国医疗队上下一心,坚守岗位,没有因疫情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科研。

    与埃博拉病魔擦肩而过的中国医疗队队员曹广参与了中国与几内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比的调研。“这是我国首次在几内亚开展的(医疗)科研项目,即使是埃博拉疫情也没有对科研进展造成不利影响,”孔晴宇介绍说。如今,虽然任期将满,曹广还在抓紧最后的几天,整理科研数据。

    医疗队骨科医生刘昌平今年58岁,是队里的老大哥。在几内亚的两年中,作为外科大夫,他在医疗物资缺乏、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无数起复杂的外科手术,赢得广泛赞誉。

    “好几次,其他医院治不好的病人都来这里找我们,”刘昌平告诉记者。曾有一位当地患者右腿骨折,但由于手术不成功,患者整只右腿无法弯曲。由于手术复杂,实施难度高,几内亚的其他医院均无法完成。“为了帮助这名患者,我们决定为其实施手术,”刘昌平说。医疗队克服医疗器械不足、人手短缺等困难,成功实施了手术,患者很快康复。事后,患者家属写来感谢信,几内亚卫生部的官员也对医疗队赞赏有加。

    “在几内亚,只要有真本事,又愿意教别人,就一定会赢得对方的尊重,”孔晴宇告诉记者。“我们医疗队之所以能在几内亚广受赞誉,就是因为我们真心想帮助当地民众,几内亚人民和医护人员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中几友好医院院长卡马拉也表示,很多来中几友好医院看病的病人都是冲着“中国医生”这块金字招牌而来。

    这批秉持着“中国医生”金字招牌的“白衣天使”将于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任期回国。已在几内亚工作两年的孔晴宇队长说:“看着我们奋斗过的地方,还是有些舍不得。”

    当地时间16日晚,接替他们的又一批中国援几医疗队已抵达科纳克里。在埃博拉阴云尚未消散的几内亚,他们将接过“中国医生”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用自己的坚守使它更加闪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