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8日 星期五
成都启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
3个试点区将对内外资投资充分开放

    ■科体改革进行时 

    科技日报成都7月17日电 (记者盛利)记者17日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成都市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3个试点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日前发布各区首份“负面清单”,共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4个领域,792项投资“红线”。未来上述区域内,除禁止或限制项目外,将对内资、外资投资充分开放。

    3个试点区先行探索的“负面清单”,分为内外资领域的禁止和限制两类,具体涉及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120项,“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164项;成都高新区的“负面清单”外资68项、内资19项;龙泉驿区(经开区)“负面清单”外资157项、内资263项。

    记者在成都高新区的“负面清单”中看到,列表由产业、领域、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目录)和政策依据4个板块组成,产业领域重点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4+1”主导产业及其配套行业,清单目录按国家、省市政策规定,充分结合了高新区产业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如下一代信息网络中,禁止投资“模拟CRT黑白及彩色电视机项目”,生物医药领域禁止“新开办无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等;而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则对传统制造业中的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亮起了“红灯”,电力行业中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常规小火电机组项目也被禁止。此外,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和赛马场项目等,在三个试点区内均被列入严格限制类条目。

    “在促进政府运作更加公开透明的同时,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轨道上‘大步快跑’。”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在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级城市。“清单”的推行将改革市场准入的管理制度,明晰内外资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并通过“清单”的引导,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试点中,成都市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对“负面清单”适时调整,与其配套的“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也将陆续推出。目前,成都市已明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总体思路为:通过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准入清晰、公平透明、监管有力的运行新机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