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8日 星期五
仲恺高新区:一流城市配套托起经济腾飞梦
□ 中国科技报道记者 王祥明 陈梓苗 刘成刚

    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围绕“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距离建设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的核心目标又进一步。在惠州市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征程中,仲恺高新区更是取得了“十二五”中期不凡的成绩,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该区GDP达到122.1亿元,同比增长13.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及增幅均居惠州市各县区前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增速较快、总量跨越、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态势,成为全市加快发展的主力军。

    新城商务区“瞬息万变” 城市建设喜见成效

    1992年,仲恺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发展至今已20多年,是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惠州市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引进和培育了三星、施耐德、索尼、LG、可口可乐、普利司通等世界500强和TCL、德赛、华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5家,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3家、超亿元55家,全国电子百强企业4家,形成了以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LED、新能源及云计算应用和智慧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尤其在近3年,“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仲恺高新区形成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云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众多高新技术人才进驻。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仲恺这座智慧新城再合适不过。

    如今的仲恺高新区,高新企业林立,高新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聚集,一大批富有“仲恺特色”的建筑相继建设落成,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市首座人才服务大厦、首间恺旋人才馆以及众多特色场馆……走在仲恺的街道上,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都市气息,高端商业综合体里人潮涌动,公共基础设施完备,到处都是悠闲娱乐的人群,呈现出一片和谐景象。通往市区的仲恺大道车水马龙,道路运输一片繁忙,在仲恺大道上架起的一座连接莞惠的轻轨,施工人员正在密锣紧鼓地完工,置身其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建设的品质与速度,感受到科技力量正在一步步地带动仲恺高新区更上一层楼,引领仲恺经济腾飞。

    创新服务模式:企业可“一照多址”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一方面通过与20多家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资源对接整合,推进产学研合作,逐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平台,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日前,该区在美、日、韩等地还搭建海外创新试点,与美国华人教科中心合作建立了“海外联合创新服务平台”,促成区内企业亿纬锂能与马里兰大学在新能源领域建立海外联合实验室。

    仲恺高新区意识到,唯有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孵化器的作用,才能把更多企业团队吸引到园区来,促进园区企业更好更快地成长。该区以本土孵化器为主体,孵化链条加速向苗圃及加速器两端延伸,构建从育种、扶持到产业化的全周期孵化链,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更为广阔的孵化平台,并加快探索在海内外布局“成果在仲恺、技术在海外”的海外孵化战略,构建异地孵化模式。截至目前,该区在孵企业200家,毕业企业56家,孵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并在北京中关村和美国波士顿,各实现孵化面积1500平米,此外还在德国科隆设立首个技术孵化中心和经贸合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正在率先试行“一照多址”政策,只要企业在该区孵化器内设有住所,以及所增设的经营场所均在仲恺高新区范围内,可以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在其营业执照“住所”栏可以载明营业场所地址。这样一来,让计划开枝散叶的在孵化企业享受到更多便利。目前,该区已有三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一照多址”登记。

    除此之外,仲恺高新区设立了科技服务超市、商业模式研究院,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有针对性地在政策、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对接服务,为企业专注研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在孵企业的广泛青睐。

    卓耐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进驻仲恺高新区孵化器已7年多,是国内首批参与AC-LED技术研发的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在孵化期间,该企业成功实现了“LED去电源化”的尝试,从产品研发到推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据该企业负责人称,该企业从创业之初便一直受到高新区的政策扶持。2013年,该企业团队因研发取得重大成果,获得高新区领军创业团队高达50万元的奖励。

    该团队负责人范智开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高新区这种保姆式服务真为企业创业省了不少“心”。他回想起刚搬进孵化器,仍在创业之初时,感受颇深,除了有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优质客户资源,还有服务中心为他们解决大大小小的难题,让企业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去。据笔者深入采访了解到,该区还有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如迪森照明、电道科技、金港节能等企业享受着这样的优惠政策以及优厚待遇,企业成长十分迅速。

    实施“恺旋人才计划”全球引智

    一直以来,仲恺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扶持,尤其把“恺旋人才计划”作为仲恺重点打造的人才政策的品牌,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截至2013年底,该区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其中高层次数量已突破8000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累计超过400人,人才贡献率达32%,为仲恺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今年该区更是投入30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面向全球各地招揽6项高层次人才,引进园区企业或海内外孵化器进行创新创业。在不断完善“恺旋人才计划”的同时,对人才扶持政策也作出新的调整: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10亿元风投资金的创业资金资助;25万平方米的全球创业载体;并且每年提供1000万元“4+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最高每月1万元生活津贴、50万元住房补贴以及一企一策和一人一策等全过程、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打造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人才高地”也是仲恺高新区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规划。从2013年起,该区计划用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大学生创业 (苗圃)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扶持政策,预计将帮助20个以上团队成功创业,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引进优秀大学生5000人以上。

    为扩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仲恺高新区建立了人才服务中心、“恺旋人才网”、“恺旋人才”微信平台等人才沟通服务平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精细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服务。日前,该区还建成了惠州市首个“恺旋人才馆”,整合该区优秀人才资源,展示人才风采,为人才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随着该区不断改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高端人才和团队纷至沓来,享受高新区孵化载体支撑以及政策扶持的创新创业成功的企业不在少数。作为2013年中国“千人计划”候选人王洋,就是该区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后备人才,他带领团队在惠州高新区异地孵化器进行太阳能发电板研究,得到惠州高新区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该团队研发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碳纳米管天线效应取得了重大发现,获得了科学界和公共领域的广泛关注。该团队成立的公司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有能力量产第二代绒面导电玻璃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高新区惠南加速器,专注一种太阳能发电板的某部分特殊材料的研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