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3日 星期五
骗补5亿破产款背后的责任失守
文·余明辉

    ■你说·我说

    破产的抚顺铝厂和被下岗的厂办集体职工,两者间的矛盾纠葛已持续14年。职工们认为厂方曾串通他们,伪造5427份职工档案,套取财政5个亿补助,但5427名职工最终只能按照全民合同制职工标准的40%拿到安置费,以他们的假档案套取的财政补助去向成谜。他们这些参加造假的人开始四处举报。当地国资委干部承认,“ 造假是手段,目的是要钱”。(新京报6月11日)

    5427名原厂办职工变合同工是这样出炉的: 首先重新制作一份假“职工入厂信息表”,将所有厂办职工改为“一线混岗工”;再制作一份假合同,显示已由混岗工转为合同工。

    显然,这5427份申报企业破产职工补贴合同工档案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假档案。可就是这样凭空编造出来的假档案,却能一路过关直达国家财政部,并能够成功骗得5亿元的破产补助。我们在感叹抚顺铝厂大规模造假、胆大包天的同时,也不得不讶异有关监管部门在此事监管上“睁眼瞎”的程度也忒大了些。

    即便是抚顺铝厂通过造假把相关人事做的很逼真,但也禁不起多方印证。反过来讲,如果这些基层或前置监管部门如果能够真的负起责任,认证审查核实抚顺铝厂破产时上报的人员名单和申请补助的费用情况,对骤然多出的5000多人费用是应该有所觉察,并能够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弥补的。

    也就是说,针对抚顺铝厂上报的相关申请破产补贴的这5427份造假材料,既要对相关工人人事档案进行直接的核查,更要通过当时工人领取相关财物的工资表、福利发放表等档案资料进行审查,多方印证相关申报材料的真伪等情况。

    在这些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能够切实负起责任,对有关材料不但进行书面审查,还严格进行内容的实际核查和印证,相信5427份人事造假材料也不会蒙混过关,并最终成功骗得5亿元的破产补贴,并在钱到手后不知去向。

    而残酷的“5427份人假档案骗补5亿元”的事实表明,其背后一系列监管部门,都是多么的监管不力、职责失守和不作为、慢作为。而这样由于监管不力导致的骗补泛滥现象,很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面对“5427份假档案骗补5亿元”,当务之急当然是要对直接造假的抚顺铝厂责任人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并追查骗补的5亿元破产职工补助到底去哪儿了,并妥善解决职工的合理诉求。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对相关的失职监管部门及责任人也要进行责任调查。只有监管者尝到了不履职或不切实履职的苦果,相关监管才会有效起来,相关监管制度才能切实发挥作用,我们的有关秩序才会规范起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