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德育加分的喜与忧
——高考改革元年话改革 (下)

    文·本报记者 吴佳珅

    ■教育改革

    高考前夕,当数百万考生正摩拳擦掌,迎战高考之时,江西宜春市高三学生柳艳兵却因见义勇为受伤无法参加考试。据报道,5月31日,当歹徒的刀砍向无辜群众时,柳艳兵挺身而出,夺刀斗凶。因为这份优秀的“道德答卷”,柳艳兵被誉为“最美考生”。

    教育部近日表示,在柳艳兵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包括南昌大学在内的不少高校表示愿意帮助柳艳兵实现大学梦。

    高考,对于经历过的莘莘学子来讲无疑是残酷的。据权威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其中普通高中应届生增加26万人,中职毕业学生增加11万人,复读生减少10万人。

    在如此激烈竞争的情景下,加分,可以在同等条件下甩掉无数的竞争者。那么,究竟怎样的高考加分是科学合理的?加分如何能确保公平公正?在新的形势下,加分政策的未来走向是什么?

    加分缩水:传统项目“瘦身”

    全国31个省份2014年高考政策已经出台。与往年相比,今年多个省市加分项目大幅缩水。从2014年的中国31个省区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可以看到,多个省份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等剔除加分名单。

    据分析,在本次加分政策调整中,颇受冲击的是保送生以及奥赛得奖的学生。此外,多个省份对于体育特长生加分亦进行调整和限定,比如贵州取消了全国性体育比赛集体项目的加分资格。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加分项目不会“一刀切”取消,但将减少笼统加分项目,并严格规定其限定条件。

    冯祥斌是湖南女子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对于高考加分“瘦身”,冯详斌无疑有着自己的看法。

    冯祥斌介绍说,今年高考加分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一是加分项目的减少,二是加分分值的变化(多数减少),三是取消了部分保送生资格,四是体艺特长生文化分提高,项目减少。

    冯祥斌认为,伴随考试的改革,高考招生政策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比如,我国多个省份2014年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发生了改变;普通本科和高职分开考试、分开填报志愿,高职注册制入学开始试点;异地高考制度更加完善;艺术类录取分数提高;高校自主招生权利加大放大,并针对贫困地区投放计划等等。”

    事实上,包括高考加分在内的高校招生领域的黑幕交易已不止一次发生。据媒体报道,国内某知名985高校招办负责人以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该负责人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不少高中教师认同本次加分“瘦身”。全国新教育实验项目负责人、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卢锋博士认为,此次对于体育、特别是奥赛项目的加分瘦身改革是民心所向。因为在奥赛光环下,学生巨大的学习机会成本和教育资源的严重错配,已经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同时,体育、奥赛加分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权贵阶层的又一隐性特权,早已被社会诟病,因此对其瘦身改革也是大快人心的。”

    道德选项:加分明显“增肥”

    与传统奥赛等加分“瘦身”相对的是,今年有十几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明确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可以加分,一些地区甚至可以加到20分。

    当记者随机采访家长时,部分家长表示了他们对于加分的隐忧。“对于加分的具体规定会不会再次成为某些人的特权。”来自北京的一位家长这样说。

    冯祥斌认为,加分变化是让加分政策更加公平、公正。他认为,本次加分的调整取消了一些人为能控制的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保留少数民族、华侨子女、台籍考生的政策性优惠分,强化了“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及”烈士子女“等加分项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加分落到实处,不让加分成为某些人弄虚作假的渠道。”

    近些年,社会上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见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小悦悦”事件中十八位冷漠的路人,都一度引发人们激烈讨论。

    对于思想品德、见义勇为方面加分的鼓励政策,卢锋认为因其“界定难、偶发性、功利化、特权化”等顾虑,则容易引发新的质疑与争议。

    卢锋认为这些担忧可以理解,但是他支持在道德方面加分。卢锋说,高考作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社会事件之一,其突出强调人的思想品德,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卢锋说:“在道德环境令人担忧的今天,旗帜鲜明地强调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教育品格和价值的体现。”

    改革出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伴随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不断下降,录取规模继续增长,高考录取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6%,创历史新高。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最重要的是打破目前的集中录取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果取消高考加分,却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我国高考录取将重回分数评价,这是不利于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

    熊丙奇认为,大学的招生首要考虑的学术和教育标准,而非其他标准,目前的高考加分项目可成为大学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对于今年高考加分的“瘦身”,熊丙奇指出,尽管清理高考加分项目,可一定程度治理加分教育和加分腐败,但现存高考加分的运作机制并没有变化,原来存在于高考加分中的问题,在保留的高考加分项目中会依旧存在。

    熊丙奇说,我国目前是单一的评价体系,高考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学生。我国高考加分加在总分上,且由行政部门主导,因此容易眼演变为功利的加分教育、滋生加分腐败问题。为了治理加分腐败,于是进行加分“瘦身”。可如果取消高考加分,又会回到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中。

    对于今年的加分调整,熊丙奇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减少泛滥的加分项目可能有一点价值,但这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因为原有的加分运作机制还是存在,腐败还有可能存在。在这种单一化的评价体制下,结果是我们每年都在谈论应试教育的老问题,表达各种高考的焦虑,妖魔化学校,以及应试教育下的畸形事情。

    在熊丙奇看来,在今年的加分调整中,“德育”加分被重视,这其实只有象征意义。而且,通过政府认定的德育加分,会不会存在以前的“交易”、操作问题,还需要观察,如果出现,德育加分,就变成很不道德的事,再者,从落实学校自主权出发,应该由学校来认可是否接受这一加分。

    熊丙奇指出,目前的高考加分是由行政部门主导,而行政主导难以规避权钱交易和权势交易等问题。要根本治理加分腐败,应该防止行政干预招生,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并建立确保招生自主权被合法合理使用的机制。

    “我在十多年前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可是相关部门却一而再再而三拖延。相关部门一直不愿意放权,导致高考改革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实质性突破。” 熊丙奇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