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
责任在肩勇担当
沈阳军区某边防团团长王长义践行强军目标闻思录
周树广 蒋德红 本报特约记者 杜善国

    2014年3月5日,沈阳军区电视电话会议中心。

    站在聚光灯下,王长义目光穿越历史,话语传遍白山黑水。“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此时已是团长的他,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9次,被军区树为学雷锋标兵、勤廉兼优领导干部标兵,被四总部通报表彰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

    23年,时光荏苒飞逝。

    那是1991年12月13日,冰封雪裹的讷莫河畔。土坯房前,老槐树下,身穿肥大军装的王长义,面带着男子汉的微笑,高高挥动着手臂:“我一定当个好兵!”

    这是1931年诞生的红军连队。战争年代,哺育的一代又一代官兵血沃中华,在血与火拼杀的战场上屡建战功,曾获“战绩辉煌的红一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尖刀连”等荣誉称号,威名光照神州。进入和平年代,新一代官兵拿起接力棒,不断续写新的传奇,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7次、二等功10次、三等11次,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荣誉称号、军区授予“扑火抢险钢铁连”“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当天晚上,王长义彻夜难眠,借着月光在笔记本的首页上写下一行字:“续写连旗上的铁血荣光,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运动员,都是不可替代的主角,一定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

    王长义暗下决心,把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当作实现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再到制胜尖刀转变的“堡垒”来攻。

    射击训练,王长义每个动作一练就是半天,还要在枪口上吊着砖头、水壶,回到宿舍还要在门口挂一颗黄豆继续练,直练到自动步枪精度射击连续打出5发50环的绝佳成绩。

    5公里武装越野,王长义除了比别人跑得快,还常常要多跑两三公里,连队干部一次次感慨地说:“只要一踏上训练场,他就像一匹草原上的烈马,朝着优秀军人的目标飞奔。”

    一番淬炼,“拼命三郎”王长义声名鹊起。

    功在人前练,名在身后留。王长义的故事在军营内外传扬,让新一代传人也踏上他的肩膀,续写着继往开来的荣光。21年来,他所带官兵参加军以上比武竞赛夺得金牌90枚,170多人次在赛场、考场和应对边境突发情况中立功受奖,80多人被评为特战精兵、特等狙击手和优秀教练员,接力棒稳稳传递。

    备战御敌事比天大

    逆风劲吹,树摇技动,林海雪原深处的荒野,在最寒冷的三九天,挺进了一支生龙活虎般的队伍,打头阵的就是团长王长义。

    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开饭哨声响起,王长义和大伙儿一起蹲在大松树下吃饭,左手三根指头托着碗,无名指和小拇指夹着饼,右手拿筷子。偶有松针落到饭碗里,他吹掉叶子,接着吃;雪块落到饭碗里,他顺手拿走,接着吃。

    坚信快刀是磨出来的王长义,任特战连长时受命担任集团军“爱尔纳·突击”集训队队长,参加军区侦察兵比武。高强度的奔袭、泅渡、攀岩贯穿集训全过程,每天睡眠不到5小时,是在汗水、泪水、血水的洗礼中熬过来的!一次长途奔袭穿越沼泽时,他的左腿被树枝划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那是个荒无人烟的密林深处,野战生存进入中途最艰难时段,前无基地,后无救兵,为了不退出训练影响官兵情绪,他不声不响地从背囊里拿出随身携带的缝衣针,白线进去红线出来,一针针缝合和包扎……半个小时后,他又像老虎一样出现在奔袭的队伍中。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参赛人员经过三天两夜炼狱般较量,最终拿下武装泅渡、特战射击等17项中的11块金牌。

    ……

    一次次超越与突破,融进了团队的奋飞之路,王长义也和他的官兵在林海雪原留下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印迹。

    高山敢攀险路敢闯

    “轰隆隆……”几声震天巨响打破山野的宁静,团队开训第一战——山地要点防御演练拉开序幕。

    正当官兵向前冲锋时,王长义突然下令:狙击步枪、高射机枪、榴弹发射器、轻机枪、步枪、冲锋枪、反坦克火箭在同一轴线上“超越射击”!

    一时间,多种火器依托山势分五层梯次开火,硝烟弥漫,地动山摇,子弹、火箭弹从官兵头顶“嗖嗖”飞过,弹片四处横飞,落地火箭弹扬起的土块都能砸到官兵身上……官兵们既紧张又兴奋:“小心,这次是真炸弹!”

    官兵头回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站立不稳的发射冲击波里,打出几近完美的命中率,把这支昔日攻坚劲旅锤炼成“再高的山都敢攀,再险的路都闯”的无畏雄师。

    “这种打法,搞不好就会出现群死群伤!不过,这种对抗模式和方法,才更贴近实战!”看完演练,专程赶来观看演练的省军区领导感慨万千:“虽然我为你们捏了一把汗,但我很佩服你们的胆量,难得一见的实兵实弹演练!”

    4年多来,王长义带领团队27次设置复杂艰险演练训战法创新成果,协调1000多万元经费用于边防设施设备实战化改造,妥善处置应对边境事件251起,成为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铁拳头利刃。

    ■短评 

    把敢于担当作为品格来塑造

    能让一项事业薪火相传的,必是一种真精神;能让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必是一个大理想。

    沈阳军区某边防团团长王长义从军23载,担任团级指挥员近十载,用兵有韬略,比武能夺冠,从能打胜仗的“精兵”到堪当大任的“精官”,从锤炼攻坚劲旅到锻造无畏雄师,展现的正是这样的理想和精神。面对党的信任,作为一线带兵人的他大胆负责,把每支队伍磨砺成制胜尖刀;面对祖国重托,作为边防领军人的他一诺千金,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把守卫的疆界变成了国家放心的边关、百姓安居的土地;面对改革难关,作为团队主官的他履险而上,在提高战斗力上率先突破;面对官兵期待,作为基层组织负责人的他赤心可鉴,用正气品格筑起遮风挡雨的墙、放心依靠的山。接过了八一军旗,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更在先辈的荣光中续写人民军队辉煌,见证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检验出党性与品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