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掌控闹钟“贪睡按钮”的科学按钮
文·本报记者 段 佳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对于许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和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春眠不觉晓”实在是早上一件“闹心”的事儿。

    现在很多闹钟、包括智能手机中的闹钟应用里,“贪睡”功能帮了很多人的忙——被闹钟吵醒却睁不开眼的人,按一次“贪睡按钮”,可以再赖床几分钟,接着被闹铃再次吵醒,继而也再次按下“贪睡按钮”,直到完全清醒,不得不起床。

    然而,最近网上流传这样的说法:“贪睡按钮”绝对不能乱按。进而有媒体刊文表示,拒绝“贪睡按钮”,你会睡得更好。

    那么,这些说法是否是健康睡眠的科学注解,对身体健康究竟影响几何呢?4月26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陈贵海教授表示,健康睡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科学判定,掌控闹钟的“贪睡按钮”,重要的是要了解掌握健康睡眠的“科学按钮”。

    ——— 让睡眠支离破碎 ———

    “贪睡按钮”引发睡眠健康担忧

    早在2013年3月的时候,网上便出现帖子“赖床的孩子伤不起啊”;经历约8个月后,也就是2013年11月4日时,又有一个帖子名为“贪睡按钮真的能帮助你更有精神地起床吗?其实很坑爹”;至今年3月,网上又有了更多的相关内容。继而,有媒体刊文:拒绝“贪睡按钮”,你会睡得更好。

    网上及媒体关于闹钟“贪睡按钮”的讨论,都言之凿凿地表示:人的身体有一个化学循环,不仅适时让我们入睡,还能准时唤醒我们。在自然醒的数小时之前,我们的体温开始升高,睡眠变浅,多巴胺和皮质醇之类的激素释放,为新一天的能量做好准备。

    但在睡眠时间不规律的时候,闹钟常常会打断这一流程。当身体还没有准备好醒的时候,闹钟响了,这种被打断的睡眠会使人感到特别的疲倦,而此时犯困无力的状态称作“睡眠惯性”。它的强度取决于处于哪个阶段的睡眠被吵醒,睡眠状态越深,睡眠惯性越强。睡眠惯性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赖床。

    如果按下“贪睡按钮”,重新入睡,身体又开始睡眠循环,并进入更深的睡眠状态,结果,第二次闹铃会让你更疲倦,并继续恶性循环。因此,最好的做法是,晚点关掉最早的闹铃,避免打断睡眠。

    讨论还认为,支离破碎的睡眠无益于体力恢复,导致白天昏昏欲睡。而反复的赖床,白天状态更差。

    ——— 认识正常睡眠 ———

    睡眠—觉醒是昼夜节律最直观表现

    “纵观这些内容,其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陈贵海教授认为,一个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一定有其使用的市场。就我们的生活经历而言,很多人还是得益于闹钟“贪睡按钮”的功能。但任何产品或功能均有其缺点,这要看使用者的具体情况,目前对“贪睡按钮”拒绝的观点,只是强调了片面的情况。

    客观看待“贪睡按钮”,首先需要科学认识正常睡眠。

    人体的各种功能具有昼夜节律性,最直观的昼夜节律是睡眠—觉醒节律。通常人体需要6.5—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确保机体新陈代谢和精力的恢复。睡眠还涉及日间学习内容的记忆巩固。睡眠不足会使有些学习的知识或技巧得不到巩固,即没有产生长时记忆,这样学习就没有成绩,陈贵海教授说:“这就好比给电脑不断输入而不保存就没有最终记录。”

    陈贵海教授解释说,正常的睡眠有4—5个类似事件的循环,每个循环中包括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两个时相。其中NREM睡眠又包括1、2和3期睡眠(以前的标准还有4期睡眠)。1和2期NREM睡眠属于浅睡眠,3期NREM睡眠属于深睡眠。

    陈贵海教授说,REM睡眠有些特别,此期有很多生理指标类似于觉醒。睡眠过程以NREM睡眠相开始,从1期逐渐进入到3期,再转入REM睡眠相,这样首个睡眠循环结束。以后的睡眠循环均自NREM睡眠2期开始,至3期,再至REM睡眠。但经历1—2个这样的循环后,就可能转为由NREM睡眠2期直接进入REM睡眠的循环。通常最后2个睡眠循环只有NREM睡眠2期和REM睡眠。睡眠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一中结束。

    若睡眠结束于NREM睡眠2期则少有梦的记忆,若以REM睡眠结束则很可能有情节生动的梦境相随,但在这两种状态中醒来都没有太多的不适。不过,有些人刚醒来时警觉程度达不到最佳状态,这被称为睡眠惰性,也叫睡眠惯性,它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通常在15分钟之内结束。

    ——— 闹铃设置因人而异 ———

    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周期

    闹铃是为防止迟到而设定的,必定有很大应用市场。陈贵海教授认为,若为了防止午睡时间过长设定闹铃就有必要。对于那些睡眠时间充分又有规律作息时间的人则没有必要设定闹铃,因为他们可以在期望的时间点自然醒来。对于因临时需要导致的起床时间改变,因睡眠—觉醒节律不能适应这种临时调整,设定闹铃也是合理的。

    陈贵海教授建议,对于那些属于规律的情况,天天又需要设闹铃,例如朝九晚五的上班,则最好把上床入睡时间提前。

    陈贵海教授说,那些很迟才能入睡又很迟才会睡醒的人,可能属于一种称为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情况,可以逐渐将睡眠时间提前,如每周提前10—15分钟,早上在期望的时间设闹铃叫醒,听到闹铃就起床。这样就可以建立新的稳定的睡眠—觉醒周期。

    ——— 放弃夜生活 ———

    不支持“健康的睡眠在清晨”

    陈贵海教授表示,从上面的叙述已知深睡眠通常发生在上半夜,下半夜几乎都是NREM 2期睡眠和REM睡眠,缺乏深睡眠。在这个时候的任何时间点唤醒都不应该有明显的日间不适。所谓的睡眠惯性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若全天都昏昏沉沉的人,他们的日间感觉并非闹铃的设置所致,而很可能是夜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没有得到保证,还可能是伴随了其它情况,如抑郁状态。”陈贵海教授说,那些在通常定义的凌晨或早上时间还有深睡眠的人,极有可能属于夜猫子,由于上床睡眠的时间过晚,他们在这个时候才完成了正常睡眠的前1—2个循环。“对于这种情况根本的措施是提前入睡时间。”

    若要决定用闹铃唤醒,第一次听到就应当起床,最多重复一次,否则就失去了闹铃的意义,还不如把设定时间推后。陈贵海教授认为,对于处于深睡期而又必须遭唤醒的人而言,渐进式唤醒比突然唤醒可能更舒适;但一刻钟后,两种方式的唤醒对遭唤醒者而言,舒适度应该无多大区别。

    睡眠被打断后,若有继续睡眠的机会当然应当再睡,若情况不允许继续睡眠则应当果断起床。陈贵海教授说:“短时的赖床不会给身体带来更多舒适感。”

    陈贵海教授还明确表示,不支持“健康的睡眠在清晨”这样的提法。他说,这样会鼓励晚睡晚起,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与外界的节律如昼夜节律、环境作息节律不同步。“实际上,早睡早起才符合‘日落而息、日出而做’的自然规律,也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作息方式。体内的各种节律在这样的作息方式下,均得以在最适状态下发挥功能。”

    “放弃夜生活吧,这更利于健康长寿!不要夜间像老虎,日间像病猫。”陈贵海教授笑着呼吁道。

    ■延伸阅读

    中医提示睡眠最佳时间

    中医专家表示,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创立了时间医学——子午流注,向世人提示睡眠的最佳时间。

    ■“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睡眠时间最重要的起点。《黄帝内经》:凡十一脏皆取于胆。

    每天的“子时”就是胆经最旺的时候,这时候安静地躺下准备就寝,对健康最有帮助。假如这时候不睡觉,长期下来胆经就容易出问题,会出现“口苦、容易叹气、胸痛、脸缺乏光泽(无精打采的倦容)、皮肤干燥”等状况。而且,胆经的作用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记忆力,所以早睡才能常保记忆力与思绪的清澈。

    ■“丑时”(凌晨1点到凌晨3点):肝脏最需要休息的时间。《黄帝内经》:卧则血归于肝。

    肝脏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即使它已经很辛苦、超出负荷了,当下却没有明显的不适。假如这个时间不睡觉,长期下来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衰退,且脾气容易暴躁不安。

    ■“寅时”(凌晨3点到凌晨5点):熟睡才能补足肺气。《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这个时间肺经当值运作,肺经是调节脏腑之间很重要的管道,好比传令官一般,调节身体呼吸。假如肺不好也就睡不好,自然也容易有呼吸方面的疾病。

    ■“卯时”(凌晨5点到凌晨7点):大肠经旺盛,习惯起床后排便最好。《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便秘是百病之源,身体累积太多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影响健康,建议在起床后习惯喝一杯暖水,然后去蹲马桶,养成习惯之后身体才会有通畅的管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