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别样的“线路人生”
——记安徽淮北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带电检修班班长张涛
□ 本报记者 李建荣 本报通讯员 李 林 李 伟

     ■电力故事

    “这是‘便携式架空地线收紧器’,这个叫‘停电更换耐张导线防震锤工器具’”……听着一帮工友们七嘴八舌的一件件介绍张涛的“作品”,记者瞬间对这个高中没毕业,却拥有4项全国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其中一项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通带电检修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班长就是个‘技术控’。”同工作室的工友这样评价他,“论对带电检修业务的钻研,全公司他算‘痴’到家了。”国网淮北供电公司的一位负责如是说,轮到他自己介绍,却只有“干巴巴”的12字——心中存大,眼中有小,手中见细,他就是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带电检修班班长、张涛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张涛。

    围绕生产动脑筋:一根线摸出多项发明

    面前的张涛,比记者想象的更成熟稳重,见到他时,正在做上班前的准备,爬杆铁鞋、安全腰带、绝缘手套、钳子和测电仪……一样一样的检查,丝毫不乱。听工友们说,22年来,张涛始终如此。

    “我的人生轨迹就如这1300多公里的高压线路从下面看蜿蜒曲折,从上面看却笔直如线。”张涛这样描述他的“线路人生”。

    手指着矗立在数十米高空的高压线,张涛对记者回忆起了带电更换直线绝缘子的 “艰辛”——带电更换直线绝缘子,首先要将固定绝缘子和导线用的销子拔出来,“以前干这活,全靠力气和技巧,但要碰到损坏的销子那就费劲了。”,张涛记的很清楚,有一年,淮北供电公司决定利用几天时间更换输电线路绝缘子瓷瓶。而空中带电更换绝缘子,关键就在于能快速、准确地将导线侧碗头销子拔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活计,两位工友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销子拔出来。这件事情让张涛很受触动,老经验固然管用,却很难普及,要提高效率,缩短工时,还得另想办法。

    这个念头就像野草一样在他的脑海里疯长,不是科班出身的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找来各种书籍、资料“攻关”,画图纸,计算,找材料……最终找到解决办法,自制出钳式拔销器,使用这种拔销器使带电更换绝缘子的速度提高了近两倍,这也就意味着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两倍,安全系数也相应提高了近两倍。最终这一发明获得了淮北供电公司“科技进步奖”,还被命名为“张涛拔销器”,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使用。

    用经验开拓未来,用科研解决难题。几年来,张涛共推出创新成果16项,均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解决了众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难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来自一线,最知道一线工人的甘苦,最知道他们的需要。”张涛的“草根出身”恰恰让他的革新和发明接了地气,“钳式拔销器”和“便携式架空地线收紧器”一个个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小革新陆续在张涛手中诞生了。

    着眼创新带团队:一班人创造多项第一

    安徽省淮北市刘桥镇境内的刘桥矿采煤沉陷区域发生杆塔倾斜,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情急之下想到了刚成立的“张涛创新工作室”,张涛及其工作室成员亮出他们研发的“新家伙”——校正自力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仅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将原倾斜9度的杆塔绝缘子调整至零度,“张涛创新工作室”的这次“惊艳”亮相在公司内部传为佳话。

    “为了提高我们的技能,张班长有时候从网上查资料,有时候从书中找内容,就想把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传给我们。”他的徒弟王军告诉记者。

    “一觅、二定、三比、四验、五建”五步革新工作法,是张涛及其团队的另一项创新成果,通过对输电线路检修工器具的研制、改进,对施工作业方法的改进和优化等创新实践活动,张涛带领创新团队形成2项工序改进成果、6项工具创新成果和7项工艺创新成果,13项获得该公司级及以上表彰,其中“张涛拔销器”和“便携式提升器”两项成果获国家专利;“便携式架空地线收紧器”2011年代表安徽省电力公司在中电联进行QC成果发布,得到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的高度评价。

    这些革新成果在行业内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减少了输电线路停电时间和次数,改进了施工工艺,降低了现场作业安全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众多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难题,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为企业平均每年节约了数百万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保证了可靠供电,提升了供电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其显著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集思广益解难题:一个“金点子”盘活“一盘棋”

    在张涛创新工作室,还有着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解决技术、管理难题的好传统。在创新过程中,遇到难以跨越的“坎”,大家就会坐在一起来一个“头脑风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消缺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张涛和他的团队发现,针对淮北地区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地表大面积沉陷造成铁塔出现的倾斜现象,使用撬棍等工具进行人力抬升校正,不仅不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铁塔,同时需要作业人员多、时间长、成本高。

    经过无数个昼夜的苦心钻研,张涛和他的同伴们通过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了几个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哪种方案既有利于作业人员安全,又节约成本,经过他们的反复研讨,敲定了最终的方案。围绕这个方案,张涛和他的同伴们画图、买材料、焊接、打孔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研制出了校正自立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该工具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携带。采用这种工具校正倾斜铁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不受杆塔所处地形的限制,工作周期较短,作业人员较少,施工成本较低,能达到预期的校正效果,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在张涛创新工作室创新氛围的熏陶下,“创新”已经成了工作室成员的热词。“现在,几天不搞点创新,手都痒痒!”张涛对记者说。

    因创新而改变了生命路线,因团队而创造了效率和财富,张涛与他的工作室没有放弃前行的脚步,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在集思广益中革新发明,张涛用他独有的方式书写着别样的“线路人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