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3日 星期日
垃圾分类十四年缘何进展不大
杨 雪

    ■科技观察家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一句宣传口号被编排成段子,正好讽刺了垃圾分类本身不尴不尬的现实。经过十四年的“试点”,目前市民扔垃圾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直接无视垃圾分类,想怎么扔就怎么扔;偶尔也愿意凑个热闹,但因不知道分类标准而放弃;也曾经积极进行分类,虽然并不专业,后来却被收集者的野蛮混装伤了心,不再继续。

    有人责备民众素质低,陋习难改;有人指责环卫部门不作为,即使前端分类,也在后端“杂烩”;有人认为政府监管不力,才令垃圾分类十四年进展不大。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现象,那本质是什么?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前端分类,要占用民众的时间,后端分类,要抬高环卫单位的成本。没有奖惩,民众当然会选择简单的丢弃方式,没有监管,环卫当然会选择成本较低的处理方法。仅凭宣传、口号,以及一些形同虚设的文件和设施,指望依靠一种责任自觉来约束一系列人的行为,简直痴心妄想。说到底,看起来不起眼的垃圾分类其实是个精细活儿,由头至尾环环相扣,一环失守,全盘沦陷。而就垃圾分类这事恰能反映一个政府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在日本喝完一瓶水,要按照瓶盖、瓶身、包装纸分别丢弃,在韩国吃完一碗泡面,也要按照筷子、纸盖、碗身、面渣分别丢弃,在其政府有效地精细化管理之下,垃圾分类已然形成了文化自觉。记得《围城》中赵辛楣说过,“不知怎么,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大概就是因为我们总在模仿人家的形式,而不虚心学习人家的本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