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一元钱”托起新希望
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开展“支部+1”助学活动纪实
□ 李茂盛 宋光辉

    一元钱可以做什么?仅仅是吃一只冰棍?坐一次公车?打一次电话?其实,一元钱同样可以化做一份爱心,点燃一份希望,托起一个梦想。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在学员连团支部中广泛开展“支部+1”助学活动,演绎着一个个关于“一元钱”助学献爱心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席卷巴蜀大地,山川河流顿时移位,数万条生命被瞬间夺走,震垮那平日宁静美丽的家园,也震垮了理学院学员文河峰的心。

    文河峰一家人是幸运的,在地震中及时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营救出来,那时的他才刚刚初中毕业。在他心中,武警是他们全家的救命恩人,他立志做一名军人,以回报恩情。2011年,他作为武警工程大学首批合训学员来到西安,圆了他的从军梦。此时,大地震带给他家的创伤还远远没能平复,年迈的父母在地震中落下病根,常年服药,3个年幼的妹妹居无定所。他努力编织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却因此而黯然伤神,总是一个人偷偷落泪。

    当这个信息传到学院团委,一个关于“一元钱”的设想产生了:如果全院每人捐出一元钱,那么就会有几十个“文河峰”得到来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一周后,一封面向全院的倡议书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捐出的不仅仅是一元钱,更是一份爱心。它可以让我们亲爱的战友重新回到这条共同的跑道,让我们用爱心托起他们美好的梦想……”倡议书很快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一份份来自学员、教员、干部的爱心聚在了一起,送到需要帮助的战友身边。一双双爱心之手托起了军营中一艘不沉的船!

    2012年3月7日是学员杨立斌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亲切和蔼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他,留下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和多年的债务。

    当杨立斌匆忙赶回河北石家庄的家中时,和他一同到家的还有一张来自学院的汇款单。汇款单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战友之情是无限的,相信你会战胜所有困难!照顾好咱妈妈!”握着手中沉重的汇款单,杨立斌的泪无声的落在父亲的灵前。这份不远千里的关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亲邻。

    今年开学杨立斌按时返校。中秋节,一个来自西安的长途电话,杨妈妈接受了几十个兵儿子遥远的祝福。电话打了一半老人家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只是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中的一个。一年来,该院团委和驻地的户县一中结成帮扶对子,资助18名贫困学生,并先后深入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开展扶贫帮困,小小的一元钱燃起了许多希望。随着“一元钱”助学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但特困学员的生活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还资助了“春蕾工程”的两所小学,帮助洪水过后的灾区重建。“一元钱”在院内外荡起层层涟漪。

    一元钱的确很少,甚至微不足道。可“一元钱”带给学员的是一堂教室里永远无法学到的“好课”。往日三三两两下餐馆进饭店的学员减少了;吸高档烟,穿名牌衣,在生活上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转变了;曾经令人头痛的“剥馒头皮”现象也杜绝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里到处是一派刻苦钻研、孜孜求学的新景象。

    据统计,近半年学院累计收到汇款不足去年同期的60%,一种良好的风气正在学员中渐渐形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