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一位84岁老人的执着大爱
南京政治学院离休教员庄普之20年助学育人纪事
□ 洪大鹏 王志龙 胡春宇

    20年前,他64岁,已逾花甲。本应颐享天年的他却将目光投向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那片山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仅靠退休工资,老人捐善款20余万元,帮助了50个孩子完成高中学业。学生中不少人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他叫庄普之,今年84岁,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一名离休干部。今年3月,笔者走访南京和恩施两地,走进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

    一辈子的赤子情深

    1987年,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教员庄普之离休了。放下教鞭还不到3个月,庄普之踏上了回乡之旅。

    在家乡庄普之一遍遍地问自己,“年轻时跟着部队为解放恩施而战斗,现在退休了,还能为这里做些什么呢?”

    “治贫先治愚,要改变贫困的面貌,必须先从教育抓起。”这次回乡的远行,让退休后的庄普之有了新的人生追求——他要把资助恩施山区的贫困学生作为下半辈子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希望工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庄普之试着给恩施自治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汇去100元,并附上一封信。

    “投石问路”很快有了回音,时任州共青团团委书记的庞红艳将这封信转给了恩施高中,学校的团委书记张世平在回信中写道:

    “尊敬的庄普之同志,您好!根据您的意愿,团州委将您的捐助款转入我校,我们将资助对象确定为我校94级6班学生陈英明。该生是一位淳朴的农家子弟,相信得到您的大力资助,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就这样,庄普之的诚心结成了他和恩施高中的纽带。而信中那个叫陈英明的男孩,成为了他第一位全力资助的学生。

    1997年盛夏,消息从湖北恩施传到南京——陈英明以666分拔得头筹,作为恩施州那年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接到学校团委第一时间发来的喜报,庄普之高兴地合不拢嘴。那份喜悦,不亚于当年打了一场胜仗!

    从此以后,老人的感恩与回馈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20年来,庄普之先后帮助恩施高中的50名学生完成学业,资助款超过20万元。

    一辈子的育人情怀

    2004年春节刚过,恩施高中校长王可铭、副校长肖慈仁一行3人专程来到南京,看望这位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进庄老家门,两位校长在惊讶之余感到心酸:庄老家中除了洗衣机、冰箱可以勉强融入南京这个现代化城市外,房子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床还是两张单人木床拼凑起来的。

    那一天,他们和庄普之推心置腹:“庄老,你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离休工资是给你用来改善晚年生活的。你‘硬邦邦’的钱我们不能要了,你留着好好养老吧。”

    庄普之一句话顶了回去:“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一个家庭可能就此摆脱贫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这件事一定会坚持下去。”

    就这样,爱心助学金一笔接着一笔,汇向那大山深处的学校。从最初的每名学生每学期200元,到现在的1000元,20年未曾中断过。

    自己生活简朴点算得了什么?只要娃娃们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成长,庄普之的心里就无比亮堂。

    一辈子的公仆本色

    庄普之老了。到今年11月,他就满84周岁了。但这个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没有闲下来,他如一轮火红炽热的朝阳,将军旅的激情、燃烧的信仰带入了晚年生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当了一辈子共产党员,庄普之那颗公仆之心,随着岁月的洗练愈发明亮——他不服老,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一辈子风轻云淡,人生的暮年却过得精彩纷呈。2012年,庄普之被陆家嘴街道评为“慈善之星”。同年,早已退休多年的他登上了南京政治学院“感动南政”年度十大人物的领奖台,老兵的事迹感动了一批批青年军官,在他们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盏明灯。

    那一次,不善言谈的老人吐露了心声:“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永远没有退休这个概念的。我现在还年轻,一定要为群众多出点力,为社会多尽点心,为国家多分点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