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清华简《算表》展开讨论

    科技日报讯 (记者林莉君)“清华简《算表》学术研讨会”3月1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美国和日本部分高校与中科院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算表》的内涵和学术价值展开讨论。

    《算表》是收入清华简第四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的一篇文献,为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数学文献实物,它的发现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为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大海认为,清华简《算表》是一个比“九九”更大、结构更严整的算表,可以称为大“九九”,大“九九”巧妙利用了简的间隙、编绳,再加上辅助的红线,对数据进行分块、定位,结构严整,使用简单,为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立成算表,为探索立成算表的源头提供了依据。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对《算表》与古代九九术进行了比较,指出《算表》的乘、除法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实现的。利用算表能进行495.5以下的三位数乘法运算,但运算时一定要把三位数分解为90及90以下诸数,才能入表运算。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冯立昇教授指出《算表》为“九九”表的扩展与延伸,大大扩展了一般“九九”表的运算功能,它应用了十进制计数方法,并且用到了乘法的交换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及分数等数学原理和概念。《算表》辅以筹算,可用于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的练习,当时可能被用于算学教育和计算训练。

    据介绍,此次会议是《算表》整理报告发表后的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者都是国内外数学史与出土文献领域的权威专家,会议的成果将深化对清华简《算表》和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认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