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打造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青岛市崂山区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纪实
崂山区打造青岛金家岭金融新区

    □ 本报通讯员  刘志峰  孙景军  安 杰  王 涛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对于一个设立新区20周年的崂山区来说,不断探寻新的增长极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蓝色浪潮奔涌而来,崂山正在加速向蓝色转向、向高端转型,成为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最亮丽的色彩。

    3年前的2011年12月,崂山区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打造创新崂山、实力崂山、宜居崂山、幸福崂山的号角,新一届崂山区委、区政府肩负着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发展重任,立足崂山实际,勇于改革,创新驱动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富民强区之歌。

    3年时间,一个区域发生怎样改变?

    短短3年,一个创新资源高度密集、创新创业高度活跃、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高地在山海间迅速崛起:产业发展高点起步、优质资源快速集聚、产业发展实力活力大幅提高;坚持创新驱动路径、创新体系不断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彰显全区的灵魂和主旋律的金家岭金融新区、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三大战略平台,以“产城融合”理念为引领,高端产业与高端城市建设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初显……

    “三大战略平台”在优化升级中集中发力

    以建设青岛市“三城联动”的重要隆起带和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为重点,加快实施“中心突破、板块支撑、双轴辐射、全域统筹”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金家岭金融新区、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和风景旅游度假区“三大战略平台”建设,聚力在改革创新、金家岭金融新区建设、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建设、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实现新提升,奋力争当青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说,思路决定出路。这个彰显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崂山区客观实际,是引领全区未来发展的重要遵循。

    思路的提出,意味着新的责任与使命,是一声嘹亮激越的号角。

    审势而谋,谋定而动。崂山区区长杨鹏鸣说,当前,崂山发展的目标方向已经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数字显示,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7亿元,增长9.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5亿元,增长16.6%;税收总收入195亿元,增长14.1%,综合发展实力在全省十强县(区)中位列第三。

    青岛金家岭金融新区高点起步、快速发展,总投资530亿元的金融中心大厦、金领广场等30个楼宇项目扎实推进,已投入使用金融楼宇180万平方米,总规模约270亿元的5支大型股权基金落户,全区金融企业达到192家,总部企业突破100家,税收过亿元楼宇达到10座。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突破48亿元,增长22%,占GDP比重达到10.9%,金融业对区级税收贡献增长47%。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加快崛起,海洋生物产业园获批全省首批海洋特色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入驻ITW、IPC等知名企业40余家,海信全球研发中心、中石化安工院等项目开工,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医药城上线运营,国家一类新药——杰华生物项目落户,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突破4亿美元,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技术交易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为全省领先,成功创建全市首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区。全区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23.7%。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品质加快提升,总投资过10亿元的“十大重点工程” 稳步推进,崂山游客服务中心完工,崂山旅游集团公司组建成立,崂山道家文化园项目封顶,沙港湾项目加快建设,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青岛国际啤酒节连续八年位居“中国十大节庆品牌”榜首。全区实现旅游收入68.2亿元,增长20%。

    项目建设在机制创新中提速增效

    2013年底,投资约3亿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跨国企业杰华生物技术公司的杰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项目位于崂山区科苑纬三路以北,李山东路以东,建成后面积将达2.3万平方米,原来这里曾是一家公司的闲置厂房。

    杰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是近年来崂山区持续实施“腾笼换鸟”工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

    科学发展,蓝色跨越,需要一个得力的抓手,一个给力的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抓手和引擎就是项目建设。

    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不足,是制约崂山区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此,崂山区坚持规划与建设同步,“筑巢”与“引凤”并举,对土地瓶颈着重做好盘活存量文章,做好“加法”和“减法”,打造蓝色高端新兴产业隆起带,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以“蓝色、高端、新兴”定位产业发展格局,实施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海洋“五新产业链”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淘汰高耗能企业和低端加工业,把“低、小、散”的“笼子”腾出来,关闭一批企业,减少这些产业对人口的吸引、土地的占用、能源的消耗,把“蓝、高、新”的项目引进来,加快推进优势项目、重点产业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构筑蓝色硅谷最高端、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实现腾笼换鸟。

    项目对崂山来说意味着什么?项目是实现崂山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创造区域竞争发展优势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崂山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按照“转作风,重实干,大提速”的要求,在创优环境上想方设法,在服务项目上争先进位,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类问题。

    为加快推进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崂山区创新开展了以“包项目、包进度、促重点、促难点”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促”活动,创新建立了“四个一”项目责任制,即每个项目一位区级领导、一个街道、一个部门、一名督导联络员全程跟进,有效提高了项目服务保障水平。将全区200个重点项目分包到41位区级领导、56个责任单位和4个街道,116名督导联络员靠上服务,迅速掀起了“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的热潮,全区1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超出年度计划的73%;新开工过亿元项目43个,增长16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8.3亿元,增长20.8%。集中推进大项目,崂山路一期改造项目克服房屋征迁、旅游旺季、雨季施工等重重困难,实现按期全幅通车;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投入使用,二期87万平方米的16栋楼宇全部开工;备受社会关注的啤酒城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3座总部楼宇主体封顶,啤酒激情广场、百盛购物中心开工建设;风景区太清广场综合改造、北九水木栈道等项目按时完工,形成了一批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在全市科学发展项目现场观摩会中得分领先。

    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在攻坚克难中加快突破

    生活在崂山的老百姓是幸福的。打乒乓、练太极、下象棋、练书画……在崂山区社会福利院服务中心,老人们享受着休闲娱乐带来的快乐与惬意。这所现代气息浓郁的社会福利中心,承担全区“三无”对象、“五保”对象、“三老”优抚对象、孤残儿童和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集中供养。

    一项项旨在惠民、安民、利民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一件件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得到重视和改善。政策出现时,铿锵有力;政策落实处,温暖人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崂山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市人民,让钱用在刀刃上,让群众真正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共享者。围绕“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要求,把住房、教育、卫生、饮水、就业等民生项目摆在优先位置,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调整理顺村庄改造工作机制,全力加快城市化改造进程。去年先后完成午山、松山后、北涧等13个社区、24.2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总面积达49万平方米的牟家、北姜等6个安置区开工,55个楼座封顶,房屋征迁面积、安置区建设面积均创历史新高。着力抓好新型社区建设,28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实现了人员到位、服务下沉、有序运转。大力完善城市功能,新增供热面积96万平方米、燃气管道8公里,建成世园会配套停车场,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8条,新建、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和农村超市16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枯桃花艺生态园主体完工,张村河中上游、金岭山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整治楼体立面3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42处、25.3万平方米,全区万元GDP能耗、PM2.5指标保持全市最低,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民生事业在统筹推进中优化提升。区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16%,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8%。围绕业有所依,着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等特色农产品扶持力度,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0元,实现城乡就业1.8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8755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5元,增长12.1%。围绕病有良医,大力实施“名医下乡”和“百名乡医”培塑工程,新落户医保城中医院和全省第一家外资医院—和睦家医院,新建成崂山中医院,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个人年度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535元和18.67万元,保障水平全省领先。围绕学有优教,扎实推进“教育强区”战略,新投入使用育才学校、第二实验小学等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配备87辆标准化专用校车,区实验小学夺得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冠军,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围绕住有宜居,午山馨苑公租房项目加快主体施工,西韩经济适用房主体封顶,大埠东和科技大学人才公寓开工建设,集中居住社区一期1115套住房全部配租完毕。

    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是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综合保障方面,崂山区投入资金5500万元,推进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衔接,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养老待遇。投入低保和社会救助资金3534万元,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和每人每年3900元,出台了《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等办法。如今,崂山区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入资金2410万元,促进城乡就业1.8万人、扶持创业1200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60岁以上老年人游览5A级景区免收门票政策。

    站在新起点,再启新征程。伴随着新一轮科学发展热潮,崂山区正在把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引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发展为核心,快马加鞭争赶超,加速迈向发展“升级版”,奋力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