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
常州力求科技创新工作新突破
许红梅 张宁 本报记者 丁秀玉

    2月19日,常州市召开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会,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全市实现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2013年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全国地级市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列第7位。在2013年福布斯发布的《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中国大陆城市》中,常州名列第9位,较2012年上升了7位;报告同时认为,常州凭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私营经济活跃、客运能力稳步提升等优势,在《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名列第13位,较2012年上升了4位。

    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在会上强调,各级党政领导要像抓重大项目一样抓科技创新,真正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责任,实现科技创新工作六个“新突破”。

    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早日形成以10家左右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100家左右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为骨干、1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在加快高端产业培育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创新路线图,积极培育石墨烯、印刷电子、3D打印、4G移动互联等一批先导性新兴产业。

    在推进创新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制定实施加快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专项政策,常州科教城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之核。两个国家高新区要为全市创新驱动挑大梁,争取进入全国高新区前列。

    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上取得新突破。突出重点企业,重点推进“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企业梯度发展。强化成果转化,努力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拓展科技开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在优化创新创业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探索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3.0版,加快构筑高端人才集聚新优势。

    常州市今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2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新增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1000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5件;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24.5人。

    常州市副市长王成斌介绍,常州市将具体采取“三突出、一保障”的措施,确保目标完成。

    突出企业主体,加快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突出企业主体。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重点支持10家龙头骨干企业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点,重点打造100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推进两个国家高新区储备50家左右“新三板”后备企业。新增102家高新技术企业。

    突出协同创新,优化提升创新载体。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要实现营收1600亿元,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680件,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0个,新增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科技园区要成为“十大产业链”的集聚区和排头兵。新增100万平方米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5500家。重点建设1—2家研发功能为主的平台,积极发展20家左右孵化器功能的平台,支持发展10家左右技术转移中心型的平台。

    突出市场导向,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优化提升科技工作干部队伍,建立一批懂产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服务的专业化科技招商和孵化服务人才。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继续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推进100项国家863项目、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尽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优化环境促保障。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争取国家、省级资金项目超280项,对上争取经费力争超4亿元。引导社会多元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落实,全年争取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超过22亿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2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7500件;专利授权1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