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创新临床思维 提升皮肤病诊断效率

    文·本报记者 段 佳

    ■医卫前沿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更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皮肤病病种繁多,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蒋忠民介绍,皮肤病多达两千余种,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联系非常广泛,疑难与不典型病症及慢性顽固症较多,误诊漏诊率较高。从事皮肤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皮肤病诊疗经验的蒋忠民,创建了一套皮肤病临床治疗的方法,提升了皮肤病的诊断分析效率。

    正确的诊断分析是有效治疗皮肤疾病的前提,在临床实践中,有些病例是典型的仅限于皮肤本身的病变,套用标准和规范就能解决诊疗问题,然而,“更多皮肤病变是动态过程中的不典型或与内脏疾病有关的病变,优秀的皮肤科医生需要有对人体疾病有全局时空观念。”蒋忠民说,要透过皮肤病表象,在微观上观察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宏观上联系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潜在疾病,同时在时间轴上,向前了解皮肤及全身疾病的历史;向后要有长期随访的习惯并建立随访档案。

    蒋忠民认为,对于每个病例这些复杂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还需要运用一整套科学的辩证思维,以及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法。“实现这个完整诊疗过程的前提,是良好的医患沟通,建立互信,良性互动。”蒋忠民说。

    为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专门针对疑难病求诊设计了“就诊手册”“皮肤病临床思维路线图”和“疑难病诊断分析策略”,让患者充分了解医生的工作思路和诊疗特色。蒋忠民说,良好的医患沟通带来了诊疗患者的精准,也为我带来了经验上的不断提升和对疾病更早期萌芽规律的把握。

    “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皮肤病虽然发生在体表但是却和内脏以及全身都有着关联,不同疾病皮损看上去很相似,很难根据体表病情做出准确判断,而即使是同种疾病在体表所呈现出来的皮损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疾病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制约重叠或转化,因此要想对两千多种皮肤病进行准确诊断并查找病因,有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充分的沟通互动和复诊及随访很重要。”蒋忠民说。

    蒋忠民表示,皮肤疾病的治疗要讲究“轻症轻治重症重治,急症先治慢症缓治”的策略,但同时,由于轻重缓急可能彼此转化,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力求跟踪最新疗法;当然也还需要遵循疗效与副作用、风险与依从性均衡考虑的原则。

    据了解,蒋忠民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余年来共诊治皮肤病10余万人次,善长复杂病症分析,对疑难皮肤病及皮肤肿瘤具有丰富经验,积累了上万病例的治疗与病情随访档案,而且还创建了两千余种皮肤病的高效诊断路径。“我从不向患者承诺包治疾病,我只希望通过这种创新临床思维,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帮助广大患者了解疾病,疏导困惑,探查病因,减轻病症,提升皮肤病诊疗效率。”蒋忠民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