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
高铁“隐形人”的不眠夜
黄勇 本报记者 寇勇
在成都铁路局重庆车辆段重庆北动车所,动车“保姆”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检查并记录下每列动车组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图为重庆车辆段技术人员在对动车组轮对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 刘潺摄

    走在距南昌站3公里的客技站,顿然没有了城市的喧嚣。绕过几条寂静的林荫小道,一座高大“厂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动车‘港湾’,在外面奔跑了一天的动车每天晚上都要挨个回到这里进行休整!”车间党总支书记李春元说道。

    时值马年春运,记者前往南昌电务段南昌车载设备车间,实地感受铁路“动车大夫”迎战春运的紧张工作。

    一列蓝白相间的动车长龙正在缓缓驶入“港湾”。顷刻间,动车边已聚集了不下百人。李春元说,每一趟动车在经历了一天的长途奔波后回到这里,都要通过车辆、机务、电务、通信、保洁等多达5个部门的近10个工种的协调配合,对其进行全面“体检”和彻底“清扫”,而动车组在设备维护工区负责的是对每一趟进出库动车的LKJ(列车监控系统)和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检测维护。这是被大伙笑称为动车“脑科大夫”的一套中心系统,是诊断列车是否超速运行,监视机车正常操作,保障动车运行的一套行车安全设备。

    “除了日常检查外,今天还有一个重点任务是,加强对动车车载设备的外部接收感应装置的检查!”动车刚刚停稳,车载车间动车组车载设备维护工区工长刘洋已将当晚的检修任务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大伙按照分工已经各自忙活开了。

    “STM试验正常,STM天线正常!”在驾驶室和机车车顶里,刘洋和工友李晶密切配合,一丝不苟地检查天线装置,并用密封胶带将接收天线缠得严严实实。“为了确保动车运行的绝对安全,必须强化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刘洋忙里偷闲地介绍着。

    眼看、口读、复诵,一遍又一遍,仔细核对着显示器上的菜单和数据。在列车运行记录仪前,副工长杨柳说,“这就是俗称的动车组‘黑匣子’,我们每天都要对入库动车上‘黑匣子’的记录数据进行下载,在第一时间进行彻底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

    如果说略显拥挤的驾驶室,两三位工友紧密协调作业,那么驾驶座后的一个不足0.5平米的小隔间则显得异常狭窄,勉强还能转得过身来,“这里面是车载设备的电缆连接室,电缆渗入ATP和LKJ设备每一根“血管”,是动车组‘心脏供血’的主要来源。”在一旁猫着腰、帮忙打着探灯的副工长李晶说,“因为空间小,我们每组作业都已经形成了大个子搭小个子,以瘦配胖的组合模式,不然像我这体型那真没辙了!”

    完成了对驾驶室内仪器仪表的检查,刘洋和杨柳又钻到狭窄的机车底部,查看安装在机车走形部位的列车信号接收系统……一阵忙碌过后,对讲机里又响起“2024号动车入库,进I道2列位,请各部门做好检修准备!”的呼叫声。刘洋和工友立即收拾好工具,一路小跑,奔向来车的方向,而此时,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

    (科技日报南昌1月1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