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
中国南极考察的 “健康照顾”

    □ 本报记者 寇 勇

    1月2日,“雪龙”船成功将俄罗斯被困船只上52名乘客援救至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但在3日撤离密集浮冰区时被困。此次雪龙船海上遇险牵动了祖国亿万人民的心,其实,逾万吨位、设施齐全的雪龙号被困并不易导致海难,而最大威胁是来自长时间被困后的船员突发疾病或外伤。在这次雪龙号遇险中,医疗保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南极考察医疗保障计划的设计者和实施负责人,南昌大学预防医学研究员余万霰,同时连线了正在雪龙船执行医疗保健任务的江西籍医生胡建新。

    雪龙船遇险的医保实际是“健康照顾”

    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与技术近年得到极大的发展,主要是完善了“健康照顾”理论与技术。一个社区医生需要采取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技术分析与掌握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同时要分析影响本社区居民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本社区疾病预防水平,这个叫着“社区诊断”。一个居民生病对他进行必要治疗后更关注对疾病的预防,为他建立健康观察流程,帮助他规范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建立照顾自家人的情感式服务。

    雪龙船遇险后最大威胁是来自长时间被困后的船员突发疾病,因为人处于被困环境心理非常焦虑,失眠、饮食差、情绪低落很普遍,从而导致身体免疫机能下降而生病,时间越长,越难以控制,胡建新医生非常清楚这个情况,因此,“健康照顾”医学服务技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了用场,船被困后,他视队友为家人,与他们主动交流,并仔细观察船员的行为细节,包括饮食、睡眠和情绪等。是否不舒服,有没有生病趋向,细致判断是否处于了亚健康状态。

    有一队员有点感冒症状,他给予治疗很快获得好转后并没有“停止治疗”,而更为关注这位队员的预后,因为他发现了感冒的原因是劳累加过虑导致,这位队员感到胡医生赋予的真情,像自己的大哥,尊照胡医生的嘱咐,按时休息和活动,保持健康饮食,就再也没出现感冒症状了。

    经过努力,在数天的被困中没有一人生病,情绪极为稳定。

    中国南极医生的特殊培训

    余万霰研究员向记者透露,我国有一套世界独有的极地医生特殊培训计划。派往南极的中国医生一般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年富力强的外科医生,但他们需要接受特殊培训,先后要到在十几个临床科室轮训,每一科室有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尤其是各科急症处置诊疗技术要点,在知识结构设计上可将各科技术要点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和逻辑整合,以使一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迅速成为可精湛掌握全科性医疗技术的南极医生,从而可在南极应付各科复杂的医疗情况,特别是危险病人的抢救,可有效的维持其生命。

    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中,遇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伤员,南极医生现场抢救成功,得到了国内外一片赞扬声,这其中便得益于行前的特殊培训。

    中国南极医生的另一项特殊之处在于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即要娴熟的掌握“健康照顾”理论与技术,很多医生来自基层医院,他们本身已经获得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证书,这次遇险雪龙船的胡建新医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中国南极医生结束任期后,不但全科性的专业素质有显著提高,且医德医貌均有了显著提高。

    党员医生发挥出的特殊作用

    中国南极考察医疗保障队伍有一个世界独特的做法,那就是党员医生兼任考察站党支部委员,余万霰透露,江西先后派出过9名南极医生,其中有7名是中共党员,均兼任了各次队的中国南极考察站党支部委员。

    南极考察队员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来到特殊环境生活,医生就成了他们的精神依靠,甚至是生命的保护神,中国社会无论如何变更,党的温暖和组织关怀是人民的情感主流,医生兼任党支部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做好队员的心理安抚工作,而在国外是难以做到的。

    医生兼支委,使他们所接受训练的“健康照顾”的理论与技术如虎添翼,娴熟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通过兄长情感可得以更有效的发挥。

    在某一次考察队中,一位队员由于家里一些事忧虑过重,又不可能短期内回家,借酒消愁,失眠等出现,甚至发现了血压有点偏高,就南极特殊医学角度,出现了危险趋势,支委兼医生搬进了他的房间,像兄长一样关怀,使他得到很大心理安慰,心理恢复原态,当然还一边给他进行必要的控制血压治疗,队员愉快的履行完自己在南极的职责。像这样的事例,在历次南极科考旅程中比比皆是。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30年南极考察未出现队员牺牲在南极的国家,在南极科考中植入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健康照顾”医疗技术后,亦未有一人在南极突发重大疾病,其内涵丰富的卫生保障创新模式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