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刘爱华 曾皓 本报记者 林莉君
■第二看台
“由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形式的日益多元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由研究生院统揽一切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不仅管理上力不从心、效率低下,而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侯建国院士说,要保证让导师成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还必须着力打造服务型研究生院,将部门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为导师和学生铺好路,做好服务。
调结构、搭平台、抓质量
“服务型研究生院的重点之一是管理重心前端下移,把属于导师的权力还给导师,属于学科的权力还给学科。”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说,目前该校各学院都成立了研究生部,学校赋予其在招生宣传、复试面试、导师遴选、经费使用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权力。在学科层面,具体的研究生招生、学籍管理、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管理及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由学科点负责实施。研究生院则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师生面前,其工作重心被重新定位为宏观调控与服务,如进行学科结构调整、搭建创新平台、学位质量监控等。
今年年初,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学科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科大参评的20多个学科中,2个学科全国排名第一,9个学科全国排名前五,14个学科全国排名前十。这是中国科大对学科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交出的一张优异成绩单。
“目前,科大只在2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博士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覆盖率已达到100%。”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介绍,“通过学科结构调整,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一级学科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力量得到了凝练和整合,优势学科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基础学科的集群优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近年来,研究生院还牵头建设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五大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中心,按照“集中投入、统一管理、开放公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四年来共计为研究生开设100多门实验课程,并为研究生提供测试服务,支持研究生从事高水平研究。仅2012年,就累计为校内研究生和代培研究生提供测试服务机时达10.4万小时,总样品数10.3万个,为各类研究生测试服务2.256万人次。五大公共实验中心的支撑,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
“公共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彻底打破了条块分割的格局,推动了学科交叉,更激发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侯建国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的目标是使学校的公共教育资源像水龙头里的水,学生‘口渴’时一拧水龙头就可以喝到。”
管理从“有形”向“无形”转变
过去,大学教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是天天被管理部门追着填写各类表格。而从管理部门来讲,诸如此类的评估、汇总又是必须的。“怎样尽可能地减少非学术事务对导师、研究生的干扰?”该校学位办主任倪瑞介绍说,学校提出要将管理从“有形”向“无形”转变,并从2006年开始搭建了一整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学位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生导师门户系统、研究生服务系统等三大信息化系统,通过主动推送的方式,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及时反馈给导师。
以学位质量监控体系为例,研究生院从服务的角度,协助导师检测其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文字重复率,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导师,同时还将所在学科的论文影响因子平均值提供给导师参考,让导师了解学生论文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论文评阅也通过网络进行,专家点击提交评阅结果后,系统就会自动给导师和学生发送短信或邮件。“而且从评估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分析每个专家评阅论文的尺度宽紧,这对院系今后聘请专家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倪瑞说。
作为三大信息化系统之一的研究生导师门户系统,是根据导师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教学、科研到学位审核各个环节而设计的,为全校导师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现在博导遴选,很多学校会搞繁琐的评审。在科大,早就不用评审了,因为任何一个教授发表的论文和影响因子,以及指导学生的成绩等,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很详实地分析出来。”张淑林说,导师和学生感觉不到管理部门的存在,而实际上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系统适时掌握着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影响因子有多少?在哪个区?全都能通过系统显示出来,两级学位委员会专家在学位审议中都能看见。”倪瑞介绍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导师指导能力的一个公开,无形中会强化导师指导学生的责任心。
“在科大从事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并非没有压力。只是这压力是无形的,学校并不会给你硬性的规定,但环境和氛围却不断鞭策和感染着你。”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俞汉青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这三大系统已成熟运行,并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管理实现了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研究生、导师和院系管理人员是这条高速公路的使用者,质量监控体系是高速公路上的电子眼,而研究生院更像是这条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者,保障这条高速公路的畅通、有序、快速、高效运行。研究生在宿舍完成离校手续,新生办理入学注册不再排队,利用手机查阅论文评阅结果,网络视频与研究生交流互动……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轻松实现。
“研究生院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这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角色转变,研究生教育中各个责任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张淑林说。